成都非遺公園:建完炸毀的土地秘密
成都非遺公園投資數億、占了6500畝耕地,但只辦了兩屆非遺節,就遭廢棄。其中的仿歐式小鎮建筑被炸毀,土地被政府出讓給開發商,變成了養老度假村項目。通過這個建了再拆的過程,耕地被成功變成房產開發用地,而最初參與投資的民間資本則損失慘重。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拆遷之前的成都非遺公園。
成都非遺公園投資數億、占了6500畝耕地,但只辦了兩屆非遺節,就遭廢棄。其中的仿歐式小鎮建筑被炸毀,土地被政府出讓給開發商,變成了養老度假村項目。通過這個建了再拆的過程,耕地被成功變成房產開發用地,而最初參與投資的民間資本則損失慘重。
當炸藥將歐洲風情小鎮的城堡、教堂與劇院轟成廢墟的時候,四川冠鷹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孟進正站在遠處,躲在看拆遷的人群后面,以免被金泉街道辦領導看見。
歐洲風情小鎮是他和哥哥孟曉松一手建造的,占地265畝,建成后幾乎空置了四年。這是2011年大年初七寒冷的清晨,這個耗資超過1.5億元、專為“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而建的項目,在這一天變成了廢墟。
一周后,孟曉松從看守所里被放出來。2011年1月22日,他被成都市金牛區政府以“拖欠政府借款”名義拘留。被放出來的時候,他為金牛區政府承建的歐洲風情小鎮,已經被推土機完全抹去了。
50畝的人工湖,沿湖而建的一公里長的歐洲商業街,環形文化廣場、音樂噴泉、歐洲教堂和歌劇院,幾千株銀杏、榕樹、桂花、睡蓮等草木都消失了,就連那塊在國家文化部及四川省主要官員的見證下揭幕、號稱要永久豎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都宣言》(簡稱《成都宣言》)石碑也被鏟平了。
取而代之,是一大片剛剛植上的亂蓬蓬的綠色植被。這塊地原屬于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內的土地,曾被地方政府悄悄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但現在被國土部的衛星一掃而過后,在國土資源部的地圖上又標注復耕了。
綠色植被覆蓋的苦澀故事并不為外人知曉。2006年,為了承辦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都市金牛區在遠郊金泉鄉圈下了6500多畝農地,打造了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位于公園內的歐洲風情小鎮是第一、二屆中國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主會場。
據《成都日報》當時的報道,非遺公園共分三期打造,總投資據稱達20億元,首期占地面積即達1400畝,相當于兩個天安門廣場,包括11萬平方米的中國古建筑群、6.8萬平方米的歐洲風情小鎮、一個能容納500人的劇場、一個5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一個4000平方米的藝術館。孟曉松參與了其中歐洲風情小鎮的投資建設。
不過非遺公園一期建成后,僅舉辦了兩屆非遺節,總共使用了不到30天。2010年,成都市又在青羊區花費20億元,再造一個“國際非遺博覽園”來代替。
2013年9月16日傍晚,當南方周末記者來到曾經的非遺公園時,看到的只是凄涼的景象。6500畝的土地上,孟曉松兄弟建設的歐洲風情小鎮早已被夷為平地,中國小鎮亦拆了一大半,只剩下矗立在廢墟中的孤零零幾棟。
為了非遺節
十年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