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也麻煩反壟斷法的“寬恕”暗道

在奶粉反壟斷調查案中,惠氏等三家企業因為主動向發改委“自首”并提供重要證據,被免除處罰。坦白從寬,反壟斷法為“自首”者留下了一個減免處罰的窗口。但在中國,這個窗口的大小、邊界、進出門道等,都模糊不清。甚至,因為有三個執法機構,企業都不知道該向誰“自首”才算數。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玉潔

反壟斷法給“坦白從寬”留下了一條通道,但在中國這條通道卻模糊不清,人們并不知道誰會因為做了什么而得到從輕處理。 (CFP/圖)

坦白從寬,反壟斷法為“自首”者留下了一個減免處罰的窗口。但在中國,這個窗口的大小、邊界、進出門道等,都模糊不清。甚至,因為有三個執法機構,企業都不知道該向誰“自首”才算數。

自首從寬、檢舉揭發者從寬,這是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法為涉案企業留下的一個窗口,被稱為寬大處理機制,或寬恕制度。

在中國,反壟斷法實施5年來,這一機制也常被用到。

最新的被寬恕者,是三家奶粉企業——2013年8月初,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對9家內資和外資奶粉企業進行的反壟斷調查的結果,并以6.7億元罰金成為處罰金額最高的一樁案件。但是,惠氏、貝因美和明治三家企業因為主動向發改委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被免除處罰。

這一處理,在業內迅速引發熱烈爭論。寬大處理究竟是怎樣一種機制?誰能被寬???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

被“考住了”的反壟斷法教授

奶粉反壟斷調查案后,法學教授盛杰民被做律師的女兒給“問”住了。

盛杰民是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反壟斷法為主的競爭法體系。他擔任過中國反壟斷法起草專家組和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的成員。

“女兒很好奇,回家問我說,對于這種縱向壟斷協議,也能使用寬大處理機制?”盛杰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兒的問題。

縱向壟斷是反壟斷案件中的一種常見類型,是指上下游經營者,通常是指生產企業、經銷商等之間的價格壟斷協議。另一大類則是橫向壟斷,是指市場上幾個不同競爭者之間的價格聯盟。前者案情相對簡單,取證容易;后者調查難度大,難以做實。

律師女兒于是自己去做了一下統計,發現全球范圍內已有的幾萬起反壟斷案件中,寬大機制大量應用,其中大都是在查處橫向壟斷案件時使用的。只有不超過5起縱向壟斷案件使用了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