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綱常:重建轉型中國的道德基石 北京大學教授何懷宏訪談錄

就像人說“奧斯維辛之后不寫詩”一樣,“批林批孔”之后,我再也不會批儒批孔。如果出現大規模流血,最后一定是個比較獨裁的人出來收拾殘局,克倫威爾、拿破侖還算好的,更壞的還有。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實習生 王穎

(向春/圖)

就像人說“奧斯維辛之后不寫詩”一樣,“批林批孔”之后,我再也不會批儒批孔。

如果出現大規模流血,最后一定是個比較獨裁的人出來收拾殘局,克倫威爾、拿破侖還算好的,更壞的還有。

能否從“君主下的賢賢”走向“民主下的賢賢”,即在民主制度的大前提下實行某種賢人政治。

近日,兩個事件引人關注,一是薄熙來案開審,二是薛蠻子卷入性交易漩渦。法律與道德,于官于民,各自的標準與分際如何,需要澄清。放在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轉型大背景里,從傳統禮治到當今法治,道德與法律各自的功能,更需要厘清。多數人都希望建立一個“好社會”,但什么是好社會?建立好社會的基礎和路徑是什么?建立現代中國,除了要落實憲法,還需要探討憲法所植根的道德原則。公民們除了在法律之下生活,還需要理解法律與道德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

一句話,轉型中國亟需清晰且被普遍認同的大綱大常。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何懷宏的《新綱?!芬粫?,副題便是“探討中國社會的道德根基”,前些日,在何教授滿壁是書的客廳里,南方周末記者請他分享了他對這些“綱常”的思考。

道德綱常是維系社會方舟的巨纜

南方周末:現代人普遍接受的是“權利話語”。很多人認為,綱常名教是貶義詞,跟專制、壓抑等聯系在一起。比如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等。為什么用綱常作為思考的中心?

何懷宏:這里確實有“百年誤解”,動輒說“禮教殺人”,而沒理解到綱常也可能是維系社會方舟的巨纜。社會需要一些非常底線的原則或“基石”。比如,在傳統社會,有尊尊、親親、賢賢的原則,有生命原則、保民愛民的原則等。能踐行這些原則,就會治,否則就會亂。在當今的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領域,我們也需要確立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則。這些原則與傳統的三綱有很多區別,但也有不變的內容。例如,不一定從儒學中能直接推理和引申出來民主,但完全可以相容。舊綱??梢哉{整到新綱常,有常有變。常,比如生命至上;變,比如平等。而且,常更根本。

南方周末:這些新的基本道德原則是什么?

何懷宏:其一,民為政綱,重新定義國民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治理者要對民眾負責,且這種問責不僅是民生的,還應是民主的。

其二,義為人綱,即把人當人看,把不可殺害、不可盜竊、不可欺詐、不可性侵等原則規范作為所有人的基本義務原則。

其三,生為物綱,即努力保障所有物種的共生共存。

此外,還可以從關系著眼,處理好天人、族群、群己、人我、親友之間的關系等等。

南方周末:把“生為物綱”列為新三綱之一,是否提得太高了?

何懷宏:我看過諸如復活節島的例子,最早是波里尼西亞人發現那個島,像天堂一樣,過了幾百年,沒有一棵樹、沒有鳥了,為什么?生態破壞了。這也是一個災難,如果是說整個地球都像這樣一個狀況,那也要完蛋。這是世界的問題,必須提到基本道德原則的水平。

南方周末:生為物綱意味著把物恰如其分地當物,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竭盡全力地榨取自然。但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

何懷宏:是挺難,有些人比較絕望。平等是現代人追求的,但它和保護生態也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大矛盾。平等的社會意味著什么?所有價值觀都是允許的、合理的,但大多數人的追求往往偏物質,藝術家、科學家、政治領袖是少數。過去托洛茨基設想,新的社會,每個人都能達到歌德、但丁、達·芬奇的水平,但這不可能。在一個平等社會,各國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最關心經濟。

物欲膨脹的結果就是破壞生態。多少算夠?過去青山綠水靠什么保證?物質生活水平低。儒家講節欲,道家更明顯,機器最好不用,會有機心。但平等社會不一樣,看起來多元,其實也可能很一元,即大家都奔物質。

南方周末:民為政綱指向民主政治。蔣慶提出,王道政治要有超驗的、歷史文化的、人民同意的三重合法性,從可操作性來說,似乎是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