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入夢來
1950年,我17歲。10月19日晚上,我隨軍靜悄悄地跨過鴨綠江,比中國政府宣布志愿軍入朝還早6天。63年來我做過許多悲喜夢,在我的夢境中,朝鮮戰爭是具象的、立體的,是鮮血與烈火的交織,是肉體與鋼鐵的搏殺。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回應“一場戰爭,各自表述”
2013年7月25日《南方周末》時局
1950年,我17歲。10月19日晚上,我隨軍靜悄悄地跨過鴨綠江,比中國政府宣布志愿軍入朝還早6天。63年來我做過許多悲喜夢,其中以“抗美援朝”為內容的夢最多。在我的夢境中,朝鮮戰爭是具象的、立體的,是鮮血與烈火的交織,是肉體與鋼鐵的搏殺。我親見同學、戰友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的口號,一片一片地倒在血泊里;哭瞎了雙眼的烈士老娘,顫悠悠地說,“為了保衛毛主席,我娃,他死得值……”
歷史越久遠越清晰。對于六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我們今天可以相對公允地來談論了。身為親歷者,我們更盼著有關錯誤記述能及時修正。因為離開了對歷史真相的正確認知,所謂“溫故知新”也就無從談起了。
網絡編輯:李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