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政府這四年

國際上關于“中國經濟崩潰”的言論悄然偃旗息鼓,關注更多地轉向研究導致“中國奇跡”的原因何在。

  從2003年3月,到今年3月人代會召開之際,本屆政府已成立四年,盡管還有一年任期,但其政策走向、施政路線、思維邏輯已在過去四年內清晰呈現。本報記者通過對四年來中國政府工作和中國政治、社會現實的梳理,力圖還原出這四年的邏輯與走向,并對四年后的政府工作予以冀望。


■ 兩個“保八”背后不同的經濟圖景;
■ 四年來相對偏重城市、偏重沿海、偏重精英的政策得以調整;
■ 四年來持續不斷地拉近與弱勢群體的距離;
■ “中國經濟崩潰”論偃旗息鼓;
■ 中國政府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決心依舊

    2007年3月4日,眾多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向新聞發言人姜恩柱提問。 陸欣/圖


經濟:兩個“保八”背后的邏輯
 ?。玻埃埃纺辏吃拢等?,當溫家寶第四次站在20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面前提交工作報告時,細心的人們發現:
   一年前,溫總理給2006年定下的經濟增速為8%,而GDP實際增速達10.7%,創4年來最高。此次,面對本屆政府的最后一年任期,他仍然將經濟增速鎖定在8%?!氨0恕笔潜緦谜膱猿?。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前屆政府。1998年,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經濟運行艱難,時任總理的朱镕基亦提出了“保八”的目標?!氨0恕背蔀楫斈觋P鍵詞,而當年經濟增速為7.8%。
  同樣是以8%作為關節點,上一屆政府希望增長要快一些,而本屆政府希望慢下來。這是經濟發展有其自身周期與規律的最好證明,同時,亦折射出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所處環境近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溫總理指出,中國目前所需要的經濟增長要考慮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護環境”。從“保八”亦可以看出,溫總理對優化經濟結構和保護環境這兩個核心經濟訴求的執著與堅持。
  這讓人聯想到在2003年的總理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對自己的評價:“至于我自己,大家普遍認為我是一個溫和的人。但同時,我又是一個有信念、有主見、敢負責的人?!?BR>  而在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等經濟學家看來,過去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歷的又一輪“黃金周期”。在過去的4年中經濟快速發展,廣大民眾明顯受益。整個社會活力倍增,人人都想創新和干一番事業。
  的確,除了這4年又快又平穩的GDP增速外,被經濟學家們廣泛看重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城鄉居民收入變化。如果以2002年的數據作為基準點,那么到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50%以上,就連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增加了30%以上。并且,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3年增幅超過6%,這是自1985年來的第一次。數據實實在在地顯示,這幾年,中國社會最廣泛的民眾均享受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
  另一個令人欣慰的變化是,金融改革終于“破冰”,并邁出實質性步伐。長期以來,令國內外普遍擔憂的是國有商業銀行龐大的呆壞賬,這曾使人寢食難安。
  事實上,改革在1999年就已進行,當年成立的4大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4大國有商業銀行高達14000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但溫家寶繼任總理后的2003年,不良資產比率仍高達25%。就是在那一年的記者招待會上,溫總理指出,“根本解決銀行的問題在于改革,在于建立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并且創造條件實行股份制?!?BR>  溫家寶多年來兼任中央金融工委書記,當溫總理在4年前回答此問題時,他對金融改革的目標和方法應成竹在胸。
  在過去的4年,中國金融改革明顯加速,建行、中行和工行相繼在境內外成功上市。工行總市值曾一度傲視全球。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眾對國有商業銀行信心度發生根本變化。
  在2007年初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顯示,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比例終于降為7.3%,比2001年底的25.4%下降了18.1個百分點。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
  能支撐“黃金四年”判斷的其他跡象還包括:雖然內需仍顯不足,但居民消費已悄然轉為以住房和汽車為主體,從而顯現出消費升級的明顯趨勢;在上游原材料明顯漲價的情況下,中國企業這一兩年來的盈利能力顯著增強,表明經濟增長的方式和企業治理結構有了明顯改善。
  所以,雖然存在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增長方式的轉變仍未到位,電力、石油等壟斷行業的改革尚需突破等一系列難題,但近4年來,中國經濟的“成績單”之好仍超出了大多數分析人士的預期。
  另外,除了經濟發展自身的周期性以及加入WTO后超出預想的成效外,政府推動行政改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有著悠久計劃經濟傳統的中國,盡量減少政府和權力對經濟的行政干預,促進政府職能轉變,讓各市場主體充分地按經濟規律運作,進一步煥發了市場活力。這幾年的多輪宏觀調控措施,也大體上采用了貨幣、稅收等市場手段。
  另外,政府選擇在金融、農村等關鍵的一兩個領域集中資源著力進行突破,也是有所取舍后的精心選擇。


民生:傾斜與平衡成為核心
  如果說,本屆政府經濟改革相對低調的話,在社會政策實施上,卻大張旗鼓、著墨甚多,并力圖通過在農村、教育、醫療等社會政策上的突破,充分體現出本屆政府以及領導人的理念,那便是:通過對弱勢群體的扶持,讓政府更多地承擔起該盡的公共服務責任,以盡可能地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補償”一詞,是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駐中國高級研究員丁學良在評價本屆政府這4年施政時,想到的一個詞匯。
  “我感覺,對自1990年以來,相對偏重城市、偏重沿海、偏重精英的政策進行適當調整,對在前些年改革開放過程中,相對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的群體、地區與部門作出一定的彌補與平衡,這是本屆政府4年來最明顯的趨向?!倍W良說。
  事實上,中央政府針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舉措,令人印象深刻: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口號,并采取全免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的方式,對農村和農民進行大力扶持。
  繼上屆政府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后,又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對沿海以外的欠發達地區進行扶持。
  對教育問題前所未有的重視,將西部地區乃至整個農村中小學的學雜費全部免除,以實現讓每個孩子都上得起學的宏偉目標。在今年的“兩會”上,又提出要恢復對師范生實行免費教育。
  在醫保政策大討論之后,醞釀著在2007年推出以全民醫保為目標的新醫改制度。
  中國軍費開支連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用于改善軍人工資待遇,提高士兵和軍官的津貼……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真金白銀”的大額傾斜與投入。比如,僅在2006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支出便達3397億元,接近全年中央財政總收入的10%。
  在中央財政對“三農”大力扶持下,農村的真實狀況有了顯著改善。江西于都和湖北荊門的多名鄉鎮黨委書記向記者表示,在國家免除農業稅并加大對縣鄉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后,這幾年來,“農村的干群矛盾得到明顯緩和,鄉鎮的日子要好過得多了”。
  當然,在中國出口持續高速增長而越來越多地出現國際摩擦、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明顯過大的情況下,這些新舉措的推出,既有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政治目標,也包含著盡快啟動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市場,以從根本上促進內需,保證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戰略意圖,可謂“一石二鳥”之策。


政治:民主法制建設任重道遠
  在2002年年中,也就是本屆政府組成前半年,本報曾刊發記者馬克的文章《中國經濟:在崩潰還是在成長?》,其時國際上正在流行“中國崩潰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字水分很多,面臨崩潰的危險。
  關于中國統計數字的爭論,一度是國際熱門話題。為此,2005年,中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當年底,經濟普查的數據向外公布。結果,一些省市的統計數字確實明顯縮水,然而,整個中國的GDP卻出人意料:
  普查的2004年實際GDP結果,足足比統計數字還要多2.3萬億元。為此,中國2004年的GDP增速反而由最初公布的9.5%調高為10.1%。這一結論的言下之意是,中國的經濟數字不是水分的問題,而是可能有漏報的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連續4年的高增長,國際上關于“中國經濟崩潰”的言論悄然偃旗息鼓,經濟學家的任務更多地轉向研究導致“中國奇跡”的原因何在。
  然而,中國經濟持續繁榮背后到底有沒有隱憂?如果有,隱憂何在?
  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經濟雖然仍存在一些隱患,但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真正值得警惕的反而是:為什么在經濟連續4年高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也普遍提高的大好形勢下,社會各階層的分歧反而進一步拉大、各階層對現實的浮躁情緒反而有所增長?為何所謂民企原罪問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物權法以及房地產問題會引起全社會如此廣泛而持久的爭論,甚至引發對整個改革方向與正確性的爭論?
  爭論或許表明,民眾不僅僅是經濟人,也是社會人和政治人。單憑經濟的高增長可能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個更合理、更有效、更穩定的社會治理模式,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此過程中,政府自身的建設與變革至為關鍵。本屆政府上任伊始,即把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作為自身的目標。2003年春突如其來的SARS,一度造成了一場嚴重的公共治理危機。在此嚴峻而關鍵時刻,政府果斷決策,采取有力措施遏制疫情,并以對信息進行公開與透明處理的方式,迅速扭轉了局面,最終贏得勝利。在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中,亦對當時的國家環??偩志珠L迅速進行了問責。
  不過,如何使在對抗危機中的那些經驗成為常態,亦有賴于更為有力的建設與變革。
  本屆政府在“廉潔政府”的建設上亦著力頗多,不憚于將反腐利劍直指高層官員。在施政4年時間里,即對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等本屆政府組成機構與直屬機構主要官員的腐敗問題進行了查處,反腐力度不可謂不強。但是,如何在個案處理的基礎上,從根本上構建起對權力運行與行使進行有效制約和監督的機制與制度,這一難題仍待求解。
 ?。玻埃埃纺辏苍碌?,就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人民日報》刊登了溫家寶總理的長文《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
  這篇全面闡述中國當前內政外交政策的文章迅速引起普遍關注,但也有個別海外媒體,根據其中“我們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語句,從而得出這表明“中國在100年內都不打算搞政治改革”的判斷。顯然,這實屬不了解中國特有的政治格局與話語特點的無端指責。
  恰恰相反,這篇文章明確提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并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爱斍?,我們要以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公民權益、反對腐敗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增進社會和諧為重點,擴大民主、健全法制,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分析家認為,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對此發言,表明中國政府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態度與決心。在本屆政府即將進入最后一年、黨的十七大亦即將召開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任重道遠,同時又令人期待。因為,它直接關系到繁榮能否更持續,社會能否更安寧,人民能否更幸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