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萬水千山總是晴

當生命沿著時間的河川逆流而上,我們總能撿拾起記憶中那一段流金歲月,2013年8月10日到19日,時間雖然不長,但它像是一場夢,一段情,帶著滾燙的溫度和熟悉的音容,沉淀在心中。

當生命沿著時間的河川逆流而上,我們總能撿拾起記憶中那一段流金歲月,201381019日,時間雖然不長,但它像是一場夢,一段情,帶著滾燙的溫度和熟悉的音容,沉淀在心中。

——題記

翻開去年微愛活動的紀念刊,第一頁就是新鮮惹眼的青綠,終于這一抹鮮亮輪到我們來渲染。帶著希望,帶著好奇,帶著年輕狂熱的心,我們走進了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這個在地圖上并不起眼的地方。時間倒退個兩三年,有誰會想到,我們會跟這個縣城,跟這里的人結下一段情緣?假設有人按下生命的快進鍵,兩三年后,當我們再次想起這一次志愿者活動,又會有誰不心生眷戀?在這里一路走來,有我們年輕的身影,有我們青春的印記,有我們太多的感情。

啟程:一路風雨

810,剛到元江縣的那天,天氣不是很好,我們小組集合組隊坐上了中巴車,剛好這輛中巴是喜慶的大紅色,給人無限勇氣和正能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窗外下起了迷蒙的小雨,山色蒼茫。我們隊里四個人誰也沒有來過這個地方,然而周圍乘客說著聽不懂的民族語言,所以我們幾個一下子有點不適應,但是當我們開始按照名單聯系走訪的同學時,周圍的乘客聽出我們是大學生志愿者,就開始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和我們交流。他們了解基金會的愛心助學活動后,非常支持,紛紛為我們指路,為我們出謀劃策。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感受到被別人幫助的快樂和幸福。

縣城里面的走訪并不輕松,因為基金會提供的名單上面信息并不完整,有的同學只寫了地址沒有聯系電話,而且我們了解到在元江一些同學和家長都不清楚基金會助學的這件事,就算同學本人也沒有填過類似申請,可能最初信息采集的時候,是由初中班主任自行提交的名單,所以我們去到同學們家里搞得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這不,在我們找到的第一位同學家,我們出示了學生證、身份證、志愿者證還解釋了半天,最后他終于同意配合完成走訪。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也拿出了名單,向縣里的人詢問去其他學生家的路要怎么走?;旧厦總€人看到了名單都皺起了眉頭。我們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哦,你們去的這個地方還是遠呢嘛,我都沒到過。”

楊錦睿糾正電話號碼

沒錯,從我們拿到的名單上看,同學們家住在各個鄉村。那諾鄉、咪哩鄉分別在元江縣的東南和西南兩個方向,路途折遠,一天只有有限的幾趟班車,更不用說龍潭鄉這樣的平日里客流不多的鄉鎮,我們詢問路程時,從汽車站得到的回復是:“去龍潭鄉是早上發車,有人去我們就安排一趟車,沒人去就沒車。”

許多次,我們出行的計劃因為不給力的交通條件或是天氣狀況而被迫變更,但是大家都沒有灰心喪氣,放下行李又拎起來,眉頭皺起來又舒展開,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隨機應變。經歷了這一遭,我們仿佛一夜長大,盡管還帶著些許涉世未深的稚氣,但更多的是直面問題的勇氣和膽魄??梢哉f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問題,出了各種狀況,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微愛,為愛,這一切,值得!

走訪:一路感動

這次志愿活動中,我們走出象牙塔,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小世界,才發現外面的世界這么的精彩,大山深處有另一片迷人天地。雖然山路泥濘難行,弄臟鞋襪是家常便飯,但是這幾天的行走、追尋,收獲了感動。

在那諾村的時候,我們清早爬山走訪陳語萱家,走了半晌也沒找到,無奈之下向一位大叔問詢,碰巧他就是陳語萱的大伯。我們由他帶著在寨子里穿行,拐了三五個彎,到了她家,大伯在門口招呼,只見屋里走來一個瘦小靈巧的丫頭,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她平日乖巧懂事。她怯生生地開了門,把我們迎進家門。她家不大,有三四間小房,早上起來的她正聽著音樂收拾屋子。她原本叫陳哈色,名字總被小朋友們拿來玩笑,陳語萱是她自己給自己改的名字。

這個小姑娘有著同齡孩子所不具備的成熟懂事。在和她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她的爸爸之前在干活的時候手受了重傷,做了手術。小姑娘說著說著忍不住掉下淚來,她反復跟我們說:“爸爸真的特別堅強。”我們除了安慰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也不知道這場事故給小姑娘的心里到底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最后她反過來安慰我們,說她一定會多幫家里做事,叫我們放心,她會好好讀書。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被她的懂事,被她的可愛深深地打動。

山行雖艱辛,但總有些小事,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感動。這些天,無論是家訪時一條板凳、一杯熱茶,還是在路上的一趟順風車,都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來自這個社會的關切和溫情。不錯,愛和善是溫暖的,是流動的,悄無聲息地流淌在人們的血脈間,只需機緣,便能綻出暖色。

囧途:一路成長

一路奔波的過程中更有讓人措手不及的小插曲,或許是上天故意考驗,讓我們經歷、讓我們思考、讓我們成長。

在咪哩鄉走訪的時候,我們一大早就聯系了楊新芝同學(走訪學生名單上誤登記為楊新藝),當時是她弟弟和她爸爸接的電話,中午我們輾轉到了約定的地點,是她本人和媽媽接洽的。我們進行了采訪,統計了信息后就接著趕往安定村對接下來的幾個同學進行走訪。

傍晚時分,當我們在大班壁村正在進行其他走訪任務的時候,接到楊新芝爸爸的電話,不由分說,他在電話里說我們是非法組織,罵我們是騙子。我們反復解釋,說清自己是云師大的學生,是基金會的志愿者,說這個活動可以查得到,可他一句都不聽。他說:“我們已經報案了,以后你們也不用聯系她,楊新芝不需要任何人幫助。”那時,夜色臨近,我們還沒完成當天的走訪任務,站在田邊被風吹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楊新芝所在的紫哈村在幾十公里開外,不可能返回去,百口莫辯。其實當時心里也沒覺得委屈,更多的是失望和生氣。氣這位學生家長的不理解,也氣自己怎么就沒有挽回事情的余力。

志愿者核實信息

后來翻柴靜的書,她在一次座談會上問溫家寶:“你說年輕記者要對人們有感情,我們自認為有,但常常遇到挫折。”溫家寶講了他當年視察的故事并回答她:“中國大地上的事情是無窮無盡的,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要執著。”這句話一下子戳到心窩。我們學會了接受這個缺憾的事實而不失希望。這是在大學里面學不到的,人生中重要的一課。原來這世上的愛不只是我希望你好,更多的是懂得體諒,懂得執著。

在大山之中,我們學會了愛,也學會了相處。不僅僅學到了很多與自然相處的智慧,更在內心對自己有了新的了解和定位,學會和隊友的團結協作,學會和同學們的交流溝通,也學會和這個社會接觸和磨擦。

終于明白,原來那一抹惹眼的鮮綠象征著山里的希望,也代表著歷經蛻變的我們。我們在山里磨去一些嬌嫩,磨出一些堅強。當然所有的綠色都需要陽光,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長。這些事,只有經歷過才愈發覺得彌足珍貴。

我們小組的故事就先寫這么多,為明年后年的志愿者提供一些參考,在這里,想和每一個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和每一個帶著愛心和熱情想要奔赴大山的你說一句:“走吧,萬水千山總是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