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國當代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重要參與者于光遠“他是真正贊成開放的人”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原中顧委委員于光遠,被稱為中國當代思想解放運動和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于光遠曾經在中顧委提出,“只有發財才能向前進”,因此而遭到批判,說他是搞私人資本。梁小民認為,“他是思想解放中經濟學界的一面大旗?!?/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梁
1983年7月,于光遠(前排右三)在青海冷湖油田考察。
于光遠曾經在中顧委提出,“只有發財才能向前進”,因此而遭到批判,說他是搞私人資本。
“他是思想解放中經濟學界的一面大旗。”
2013年9月26日一早,96歲的中共黨史專家、毛澤東的兼職秘書李銳接到于光遠夫人的電話。電話那頭說,于光遠已經在凌晨三點去世了。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原中顧委委員于光遠,被稱為中國當代思想解放運動和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于光遠比李銳大兩歲,1938年,于光遠經過湖南去廣東時,與李銳初次相識,從此兩人結下七十多年的友誼。
上世紀50年代,李銳因“廬山會議”受到沖擊,便與于光遠斷了聯系。直到1979年之后,兩人來往頻繁。也恰是在那個時期,于光遠參與并見證了許多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事件。
1973年鄧小平第二次復出后,擔任國務院副總理。1975年,他組建了國務院政治研究室,為其提供思想支持,于光遠就是七名成員之一。鄧小平再次下臺之后,這個研究室何去何從也產生了分化。
“有的成了凡是派的代表人物,有的成了思想解放的代表人物。”專注于中共黨史研究的社科院丁東研究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毛澤東去世以后,本來當時思想界一潭死水,要走出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太小的人物提了影響不了全局,太老的人思想又沒那么新,“恰好于光遠地位高且思想活躍,在這其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