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物理學
《三體》是接近世界一流的中文科幻小說,其中涉及大量的現代物理學知識,例如,黑域在廣義相對論中可能實現嗎?假如真的存在高維,例如第四維,我們這些“可憐”的三維生物到底能不能進入?本文試圖以現代物理學的標準,分析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責任編輯:朱力遠
黑洞的藝術想象圖。
《三體》是接近世界一流的中文科幻小說,其中涉及大量的現代物理學知識,例如,黑域在廣義相對論中可能實現嗎?假如真的存在高維,例如第四維,我們這些“可憐”的三維生物到底能不能進入?本文試圖以現代物理學的標準,分析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三體》是迄今為止中文科幻界出現的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之一,不論在想象力方面,還是在規模方面,可以說是最接近世界一流的科幻小說。有些三體迷們甚至認為,《三體》超過了很多同樣題材的國外科幻小說?!度w》中的設定涉及大量的現代物理學知識,甚至還涉及社會學與心理學。
2012年一年,我斷斷續續地寫了十二萬多字的《〈三體〉中的物理學》,討論這個三部曲涉及很多現代物理學知識的可能與不可能。在這里,我想簡要談談其中的部分內容。
1 黑洞和黑域
一個相對保守的文明為了避免受到攻擊,向別的文明發出信號表示自己是無害的,而唯一無害的可能就是這個文明永遠不可能駛出自己的恒星系,這個恒星系成了黑域,即光無法逃離出去的區域。
那么,黑域不就是黑洞嗎?不是?!度w》的作者劉慈欣應該知道,如果一個文明將自己局限在一個黑洞的視界中,這個文明將因為引力的作用不可避免地撞上黑洞的奇點,在奇點那里,一切都將毀滅。于是,劉慈欣發明了低光速黑洞,在一個給定的范圍內,光速被降低了,例如被降低到逃逸速度以下,這樣,這個區域就像黑洞一樣了,只是不會塌縮,所以叫黑域。
黑域是《三體》中的一種科幻設想,黑域在廣義相對論中是可能實現的嗎?原則上可以,我們要降低光速。
當我們說光速變慢了,是指其他物理速度不會改變,例如,單擺在固定重力場中的周期不變,從而相關的機械速度也不變。而用基于光做成的原子鐘相對機械鐘變慢了。
光速變小的后果有很多,首先,與光速有關的一切物理學參數變了。我們簡單地看看都有什么物理學參數與光速有關。第一個被改變的是原子理論中的精細結構常數,這個常數標志電子和質子之間的電磁互相作用強度。由于這個常數與光速成反比,光速小了一半,這個常數就大了一倍。這個常數不影響原子的大小,從而也不會影響物質結構,所以,機械鐘還真的不受影響。精細結構常數涉及光速,只有具有相對論效應的物理系統才會受到影響,例如原子核的大小,當然,也會影響到太陽中的核聚變。因為精細結構常數變大了,假設核力的強度不變,質子之間電磁的排斥力變大了,最大的穩定原子核可能是比金還要輕不少的元素了,金元素肯定不穩定。
這就輪到第二個與光速有關的物理學常數,核力的強度。追溯核力的來源,起源于夸克之間交換一種特殊粒子叫膠子導致的,但我們不需要這么基本的圖像來理解質子和中子之間的核力。簡單地說,質子和中子之間的核力可以看成交換一個有質量的粒子,介子引起的。這種交換的結果有兩個,一個是作用強度變了,一個是力的傳遞距離變了,這兩個結果都會影響原子核的聚變。核力的強度與精細結構常數一樣,也與光速成反比,光速變小了,強度就變大了。力程與介子的質量成反比,也與光速成反比,如果光速變小,力程也變大了??偨Y一下,光速變小,質子和中子之間的核力變大,這將導致原子核的結合能變大。無論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都和結合能有關,結合能變大了,釋放的能量也就變大了。那時,必須將行星人工移動得離太陽更遠一些,否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