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臥虎藏龍》:縱然天高地厚
李安所感受到的情感與理智,都在電影里,和你生平經歷體會到的相遇,久別重逢。像一個人獨自牽馬步過橋頭走過水邊,一人一馬和烏黑雪白的屋子都倒映水中。像風吹暮色下的川南竹林,竹林便海水一般翻涌。像你聽到林梢竹葉的沙沙響聲,卻倍感寂靜。
《臥虎藏龍》在安徽宏村拍攝的電影片段。
這個故事一開始,就結束了。
李慕白牽馬而來,過了橋,進了宏村,走在水墨畫一般的房屋下,然后在鏢局的屋子里對俞秀蓮說,“這次閉關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我并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的,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繞。這悲哀超過了我能承受的極限。我出了定,沒辦法再繼續。有些事,我需要想一想。”
其實他已經沒什么需要想了,他接近了道,看清楚了何為道,忽然發現得道的本質不過是寂滅,心中涌起的只能是悲哀。得道意味著勘破,勘破了,什么都沒了,包括多年知交的情分,也要舍棄。不得道,獨自一個人沉入黑暗中,成為可憐孤魂。
天地像一個大熔爐,江湖就更加虛無了。守著規矩當一個地位尊崇的大俠,一個禮字,困住了自己。他心知肚明,俞秀蓮心知肚明,鏢局的同儕心知肚明,貝勒爺也心知肚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似有還無,當事人不說破,誰也沒奈何。
有的人浮沉飄零一生,涓滴積累,到老方悟。有的人少年天分,剎那洞明。李賀只活了二十六歲,也說出了類似的話,“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人到中年,勢必要迎來最大的危機。往前走,人生盡頭是徹底的寂滅,至深的悲哀?!都t樓夢》里說,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李慕白畢生修行在人間,劍不沾血取人性命,恩怨分明,焉能不知所謂元寂永恒,其實就是永遠死去。他所描述的被光環繞,難以承受的悲哀,像不像諸多文獻記錄的瀕死體驗?其實就是。他觸碰到了從前不會面對的真相,猶疑不敢信,但不得不做出抉擇了。
往后退,禮節羈絆,道家儀范擺在那里,繞不過去。維持現狀原地不動,情意藏在心里,心中又無法平靜,人生苦短,為什么要如此自苦?縱然天高地厚,卻容不下他和俞秀蓮的距離。日月交替,彈指而過,一生這樣浪費值得嗎?
李安選擇安徽這樣一個自古出筆墨紙硯的人文之地,讓李慕白出場,傳統文化的隱喻,恰到好處。宏村的格局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的黑白風格,如水墨一般。李慕白修道,但打扮舉止,都特別像一個布衣書生,儒道一體,顯示這是一個有著文人氣息的俠士。行俠仗義的本質是濟世為懷,和廟堂達官貴人走得近,但又追求入定出世。
人在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