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改革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食藥改革時間已然過半,全國仍有不少省級的食藥機構改革尚未完成,啟動市縣改革更不及半數,越發達地區,越觀望滯后。如果改革不能沖破利益藩籬,可能會帶來“形式上加強,實質上被削弱”的風險。以非常決心和舉措持續推動,已是當務之切。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廖鈺嫻

專題按:時限快到了,但食藥改革的進程仍在膠著。

改革正至關鍵處,更是深水區,呈現出積極與消極并存,利益與矛盾凸顯的態勢。

正如總理所說,食品安全是衡量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標尺。這場被寄予眾望的食藥監管改革,亦會成為衡量新政府機構改革成效的另一把標尺。

我們曾用“食為天”,記錄下它順民意而起,迎分段積弊而上的起點;曾用“新食局”,剖析它經年綢繆,進退有度的務實設計。

現在,我們正視它破題的現實處境,人員劃轉的艱難,資源整合的僵持,本位主義的干擾,部門利益的算計,最終形之于進度不均衡,力度遇阻礙的半程境遇。

我們還發現了地區越發達,改革越觀望的地方真實生態,事務越基層,行進越艱難的利益復雜性,當然也欣慰于一些地區識改革紅利,承改革傳統的順遂慣性。

我們難免憂心,改革若走不出利益的泥淖,會有不立則廢的風險,食藥監管,已經十年反復,決不能推倒再重來。

考察食藥改革暫時的真疑難,反映的卻是改革永恒的真命題。而在現時中國,則更具標本意味,更需平常心。

所有這些,既契合著改革從來攻堅克難的使命,更印證出劍鋒所指的精確性,唯有觸碰真利益,才堪真改革。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剛說,“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那么,以非常之決心和舉措,將食藥改革進行到底,應是不容遲疑的必然。

哪里的改革“靜悄悄”?南方周末記者多方統計,截至9月底,已出臺省局“三定”方案的省份共17個:甘肅、河北、山西、湖北、貴州、海南、陜西、重慶、四川、吉林、江西、廣東、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內蒙古,在版圖中以黃色色塊標注。“三定”方案出臺被認為是改革實質性的標志。 (何籽/圖)

時間已然過半,全國仍有不少省級的食藥機構改革尚未完成,啟動市縣改革更不及半數,越發達地區,越觀望滯后。

如果改革不能沖破利益藩籬,可能會帶來“形式上加強,實質上被削弱”的風險。以非常決心和舉措持續推動,已是當務之切。

改革風乍起

時間已經指向10月,一度被認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還在路上,離終點尚剩兩月余。

空白版圖正被加速度填充,但任務依舊繁重,“能否按期完成”日益成為地方改革者頭頂高懸的利劍。

這場歷經十年坎坷,終以打造中國FDA為目標的改革構想,啟動之初即深孚眾望。

“當時地方改革的時間表,大體按照六、九、十二的原則,這是一道死命令。”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稱,按照國務院下發的18號文件,6月底實現省級機構組建,9月底完成市級機構組建,截至2013年年底,隨著縣一級機構組建完畢,將徹底完成食藥全系統的機構改革。

如此緊湊的時間表背后,其實是中央及地方監管者久經分段監管弊病之苦后的迫切訴求。

國家層面的重視可謂空前,新一屆國務院成立后,第一個通過的機構方案就是國家食藥總局的“三定”方案,第一個通過的文件就是《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指導意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