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淡墨】回首《作家身影》

四年之后,這套《作家身影》在臺灣好幾家電視臺播出,精致的畫面、動人的細節、珍貴的史料、個性化的評論、詩一般的旁白……在在顯示它不同于以往你所見過的紀錄片。這套紀錄片榮獲了1999年臺灣廣播電視教育文化金鐘獎。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王煦

1990年代中期本文作者在采訪蕭乾。 (蔡登山 供圖)

人有回憶,回憶有痛楚,也有甜蜜,恰似一部影片的倒帶,往事歷歷,并不如煙。

二十年前,我雖在電影界,但在工作之余,始終不忘我的本行,那就是現代文學史料的研究,打從大學時代起,二十年來一直心系之。在春暉電影公司工作到第四年時,也就是1993年,由于公司獲利良好,我就向陳老板提出拍攝中國現代作家紀錄片的想法。其原因是,臺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戒嚴時期,曾將這些未曾隨國民政府到臺灣的現代文學作家,列為附匪作家,他們的作品也一度被禁止刊行和閱讀。“五四”傳統因之在臺灣斷絕,這令當代作家對“前行者的討論、批評、闡釋及整理上留下驚人的空白”。當時我在大學雖然修過“現代文學”的課,但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老師,有的老教授來自大陸,雖然他們是知道一些,但也不敢講。整個學期談論的只是徐志摩、朱自清、郁達夫,因為他們三人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