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就是我們奮戰的奶酪” 敘利亞淪為“雇傭兵”的“血腥樂園”
敘利亞在困頓中掙扎,看不到未來的愿景,整個國際社會都在擔心:雇傭兵組織頭目搖身一變成為割據軍閥,內戰將變得更血腥,屆時數百名軍閥同時在境內廝殺,敘利亞將重蹈索馬里的覆轍。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劉愷琦
編者按:“雇傭兵”,是英文“惟利是圖者”的同義詞。
雇傭兵并非是傳說中的軍旅高手,也并非電影中的殺人魔王,他們不過是一群希冀到異國淘金的冒險者。重賞之下必有的勇夫,“誰給錢就為誰賣命”。
敘利亞內戰中,美國重新撿起“代理人戰爭”的老路徑,戰火中的敘利亞也陷入“國際雇傭兵之戰”,內戰雙方都大批使用形形色色的外籍雇傭兵,他們中間充斥著背叛、反戈與自相殘殺。
敘利亞在困頓中掙扎,看不到未來的愿景,整個國際社會都在擔心:雇傭兵組織頭目搖身一變成為割據軍閥,內戰將變得更血腥,屆時數百名軍閥同時在境內廝殺,敘利亞將重蹈索馬里的覆轍。
2013年9月,數百名俄羅斯雇傭兵進入敘利亞,協助敘利亞政府軍作戰。
戰爭史上,雇傭兵作戰向來是飲鴆止渴的危險動作。“敘利亞危機的結局只有三個:悲慘、更悲慘、最悲慘。”
敘利亞的炮火中,紛紛避難外逃的民眾遇到了一股逆流,一些“快樂的人群”在不斷地涌入敘利亞國境。他們大都已與雇主簽下“生死書”,仍自稱是“自由之身”。
安塔基亞,世界地圖上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是從土耳其南部通往敘利亞的邊境重鎮。這幾天,土耳其加強了對土敘邊境的管控,“圣戰者”赴敘參戰沒那么容易了。一旦越過邊境,一群蒙面武裝分子又開始招搖過市,露天商場、旅館、酒吧內不乏荷槍實彈的人員,面紗也無法遮住狂熱。
“打仗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生活。”自稱“阿爾·塔拉勒”的歐洲雇傭兵向南方周末記者承認,他所屬的隊伍名稱為“伊拉克-敘利亞圣戰運動”(ISIS),成員主要是兩類人:阿拉伯裔或馬格里布(北非)裔歐洲人,以及為數不多的純粹“歐洲白人”。
敘利亞戰爭正在改頭換面,從內戰轉變為一場“國際雇傭兵戰爭”。
“認錢不認人”
一些國際組織以每月1000美元的酬金為誘餌,吸引貧窮的男子前往敘利亞充當雇傭兵,不少學生、工人和失業者趨之若鶩。
“我們的弟兄在哪兒都不顯眼。”德國《焦點》周刊援引法國外籍軍團第二傘兵團一名少尉的話說,在龐大的法國外籍軍團里,可以輕松地找出整連編制的阿拉伯裔人,他們的長相與敘利亞當地人差異無幾。
“這些歐洲雇傭兵并不輕易拋頭露面。”上述傘兵團少尉說,幾個月來,該團多次派遣傘兵偵察隊從約旦滲入敘利亞,執行暗殺、爆炸等作戰任務,而對外說辭則是,“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負責守衛約旦馬弗拉克難民營的一座野戰醫院”。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稍早前報道說,2011年起,法國對外安全總局(DGSE)就已開始向“敘利亞自由軍”提供資金,用以購買武器,土耳其哈塔伊?。〝⒗麃喎Q“亞歷山大勒塔”)則是這種武器交易的主要中轉地。
地緣政治上,法國向來把中東視為自家“后花園”。2013年6月以來,法國軍事顧問團一改“遙控”的作風,直接在敘境內接見反對派人員,給予現場作戰指導。
除地緣鄰近敘利亞的法國,美英等國的特種兵也卷入戰端。英國《衛報》披露,英國軍情6處、皇家空軍第22特別空勤團特種部隊、美國中央情報局、法國外籍軍團特種分隊乃至土耳其軍事情報局都有成員進入敘利亞,主要為反對派武裝安排武器走私的“地下通道”,指導武裝分子使用西方高技術武器,幫助識別定位敘政府軍中的高價值目標,甚至策反敘利亞政府高官,以瓦解巴沙爾政權的根基。
2013年8月9日,視阿薩德政權為宿敵的沙特親王班達爾,在車臣、達吉斯坦和高加索為敘利亞反對派招募雇傭兵,僅在達吉斯坦就招募超過100名武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