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出“地王”
國土資源部的“地王禁令”,讓數個地方政府暫停了部分地塊的拍賣。但過去多年樓市宏觀調控的失敗早已證明,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僅僅是逼迫地方政府玩弄數字游戲,根本沒法改變一線大城市土地的供需關系。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謙秋
北京順義潮白河畔的一塊荒地,四年前曾經是北京樓面價和總地價的雙料地王。
國土資源部的“地王禁令”,讓數個地方政府暫停了部分地塊的拍賣。但過去多年樓市宏觀調控的失敗早已證明,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僅僅是逼迫地方政府玩弄數字游戲,根本沒法改變一線大城市土地的供需關系。
一位中年男子牽著一只獵狗,走過北京順義潮白河畔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此地位于順義新城,距離北京中心城區25公里,面積相當于兩個天安門廣場。
四年前,這片貧瘠農地曾經是北京樓面價和總地價的雙料地王,最近又因中國國土資源部的“地王禁令”出了名。
2009年11月,名不見經傳的順義國企大龍地產(600159.SH)經過190次競價,擊敗了龍湖、保利、百仕達、遠洋等大開發商,以50.5億元拿下了這塊北京地王,合每平方米樓面2.98萬元,而當時與該地塊毗鄰的龍灣、龍湖滟瀾山等別墅項目售價則在兩萬多元。
拍地失敗后,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心有不甘地對媒體感慨“算不來大龍地王這個賬”。果然未足三月,大龍地產因無法繳足土地款,被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收回土地,2億元保證金遭罰沒——這件事被視為當年中國土地市場盛極而衰的標志性事件。
沉寂四年后,“大龍地王”在2013年9月23日再次整理掛牌,起始樓面價即達到2.1萬元/平方米。在房價、地價再次步入癲狂的節點上,“大龍地王”的二次入市也被賦予更多的關注。
恰好在2013年9月25日,國土資源部在北京召開了一個城市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座談會,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