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雙重關聯交易”的秘密海航關鍵“棋子”
短短兩年多,海航集團以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套現上百億元,獲利數十億。其中一顆關鍵棋子,正是上市公司渤海租賃。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在海航集團旗下幾乎每一條船的背后,都藏著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騰挪。圖為其旗下郵輪“海娜號”,這是中國內地最大的豪華郵輪。
短短兩年多,海航集團以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套現上百億元,獲利數十億。其中一顆關鍵棋子,正是上市公司渤海租賃。
2013年10月15日,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渤海租賃(股票代碼000415)發布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到會股東高票通過一項重大收購案。
當天,渤海租賃的股價經過一番上下波動后,以十字星的形態收于8.74元,交易記錄顯示有近7000萬元資金流出。
這與一樁“雙重關聯交易”有關。
十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渤海租賃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報告,宣布以其境外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向海航集團控制的境外下屬公司收購集裝箱租賃企業seaco SRL(簡稱seaco)100%股權,價格81億元,其中72億元為現金支付,承債金額約為9億元。
公告顯示,在81億元的收購資金中,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資本承諾出資15億元參與定向增發,另有20億元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其余46億元則由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或其他融資方式解決。
公告同時聲明,由于承諾出資方海航資本及所收購資產均屬于海航集團旗下,因此構成雙重關聯交易;同時由于所收購資產及營收占比均超過上市公司50%以上,因此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需提交證監會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
看起來,渤海租賃是這樁交易的贏家,一些券商研究機構據此給出了“買入”建議——據公告中以其2012年財務數據測算,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總資產將增長50%,營業收入增長119%,凈利潤增長112%,每股收益劇增52%。
但市場反應卻有些蹊蹺:在經歷了長假前后兩天漲停后,10月9日開始便出現了機構高達1.8億元的大單拋售,此后股價連續數日陷入縮量盤整,顯示出投資者信心不足。
讓投資者們擔心的,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海航集團那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資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