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遠見】關上了政府之門,卻打開了繁榮之門——金里奇與克林頓斗法記
算上這次,從1981年開始,美國政府已經關張6次了。最長的一次,是克林頓總統在位期間,長達21天。當時,克林頓想要花錢,而金里奇帶領下的共和黨占多數的國會,則要讓政府少花錢。由于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導致聯邦政府短短三個月內連續兩次斷糧停擺,創了項美國歷史之最。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王穎
日前,美國政府又關門了。咦,為什么要說又?
事實上,美國政府關門的次數還真不少。算上這次,從1981年開始,美國政府已經關張6次了。最長的一次,是克林頓總統在位期間,從1995年12月16日至1996年1月6日,長達21天。
美國政府關門,對普通美國人并沒有太大影響。首先,關門的只是聯邦政府,地方政府是照常運作的。地方的司法、警務、稅收等等自成體系,不受聯邦政府管轄,也就不受聯邦政府關門的影響。
再者,聯邦政府各部門早已根據預算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的指引制定了應對政府關門的緊急預案,因此重要部門重要崗位并不會停止運作,對美國社會的運轉影響有限。只是聯邦政府停擺期間,政府網站停止更新,無法參觀國家公園,想去美國的游客也得推遲旅行計劃等等。
那么,聯邦政府為什么會關門呢?簡單來說,就是不準政府用錢了。根據美國憲法及1884年制定的反赤字法案(Anti-deficiency Act),聯邦政府的年度花銷需要國會的授權及總統的批準。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