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裝的“苦難”?傅蘋在美國講“文革”故事
在自傳里傅蘋講述了一個苦難與勵志交織的故事:被紅衛兵輪奸,親眼看到老師被四馬分尸,寫溺嬰論文被驅逐出境,最終在美國成為知名企業家和奧巴馬的智囊。隨著質疑的深入和升級,她承認部分記憶失實,并將原因歸結為“情感記憶”“文化差異”和“合著者錯誤”。
責任編輯:曹筠武 葉偉民 實習生 李純
55歲的傅蘋現在是3D打印領域的商業領袖,但她的“美國傳奇”在很大程度上借力于她所塑造的悲慘的中國故事。
在自傳里傅蘋講述了一個苦難與勵志交織的故事:被紅衛兵輪奸,親眼看到老師被四馬分尸,寫溺嬰論文被驅逐出境,最終在美國成為知名企業家和奧巴馬的智囊。
傅蘋在商業上的成就與她“苦難勵志故事”的發展呈正相關的關系,“一個堅忍不拔的商業領袖”形象的塑造,與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密切相關。
“反省文革是很必要的,但不能把別人的苦難安在自己頭上,欺騙善良的美國人。”傅蘋的最早的反對者之一郝炘說。
傅蘋承認部分記憶失實,并將原因歸結為“情感記憶”“文化差異”和“合著者錯誤”。
縱使經歷了四個多月鋪天蓋地的質疑,美籍華人傅蘋似乎仍不愿低頭。2013年9月末,其自傳《彎而不折》中文版在臺灣出版。
這本書的英文版是此前傅蘋造假爭議的源頭。這位55歲的全球著名3D打印機制造商的首席戰略官,在書中講述了一個苦難與勵志交織的故事:她在“文革”中被紅衛兵輪奸,大學里因為寫溺嬰論文被驅逐出境,到美國從刷盤子開始打拼,最終成為美國3D界的先鋒和“奧巴馬的智囊”。
“修正的部分都是細微之處,我的人生故事沒有改動。”傅蘋在自序中堅稱自己的故事是真實的,并認為外界對她的負面評論是對她的詆毀。
這段從苦難到輝煌的故事同時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爭議——知情者公開指責她說謊。傅蘋的母校蘇州大學更連續發布三份聲明,譴責這位昔日校友用虛假的故事傷害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蘇大稱,如果她再不道歉就要訴諸公堂。
中國的反對者們不斷對其展開“人肉搜索”并披露新的“造假證據”,他們向美國移民局抗議要求取消傅蘋的公民身份,并籌劃出書起傅蘋老底。但在支持者看來,傅蘋是“所有移民的偶像”,她“所面對的那種極端、無情的污蔑”,只是又一次的“文革式語言暴力”。
傅蘋1984年出國,再次活躍時已是光環環繞的商業領袖。她的“美國傳奇”在很大程度上借力于她所塑造的中國故事——一個飽經磨難的理想主義圣徒。但來自中國的知情者們卻認為傅蘋的自述是對誠實、忠信和廉恥等東方傳統價值的違背。
這是傅蘋提供給美國媒體的一張文革時期的照片,質疑者稱她自己就是紅衛兵。但傅蘋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記不清了。前排右一為傅蘋。
革命時代的“壞女孩”
如果你在1978年的秋天恰好經過江蘇師范學院(蘇州大學前身),就會看到這樣一幕:20歲的中文系女孩傅蘋身穿連衣裙,腳蹬高跟鞋,走在藍色卡其布上衣密布的校園里,她就像個異類。
那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連衣裙和高跟鞋是前衛的標志,也是身份的象征。她是班里少有的從南京這樣的大城市來的,父親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
“她很清高,不怎么跟我們說話。”當年的返城知青、大學室友查爾明回憶道。
在那個上山下鄉的年代,傅蘋卻在上海姨媽的洋房里享受“嬌貴”的青春。她的姨夫是上海灘鼎鼎有名的會計師。父母對她也疼愛有加。1972年到了光華門中學念高中,入團,當班長,偶爾去學工學農,別人天天手捧紅寶書,她可以看到西方名著。
8歲那年“文革”爆發,姨媽家也受到沖擊,父母也很快就被發配到南京近郊的五七干校勞動。對于傅蘋來說,這大概是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表姐余茝芳回憶,傅蘋那么小還要照顧妹妹,由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