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威脅催生首爾江南區
有集權傳統的國家,資源、人口總是被權力吸引。但首爾江南區卻是一個例外。在世界的城市中,很難找到一塊像江南區一樣的地方。它是韓國近代化中政治、經濟、社會轉型、南北關系以及漢江奇跡多重因素的結果。
責任編輯:史哲
當地時間2012年9月14日,韓國首爾江南區地鐵站。
有集權傳統的國家,資源、人口總是被權力吸引。但首爾江南區卻是一個例外。
在世界的城市中,很難找到一塊像江南區一樣的地方。它是韓國近代化中政治、經濟、社會轉型、南北關系以及漢江奇跡多重因素的結果。
首爾市長樸元諄現在很希望能重振漢江以北的老城區。因為,過去40年,財富、文化不斷向江南匯聚,導致首爾城市發展出現嚴重失衡。
這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實屬異數。通常,在有著集權傳統的地區,資源、人口總是被權力吸引。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愛德華·格萊澤在其著作《城市的勝利》中提出,一個國家的政府越是集權,它的首都就會越大。獨裁政治統治下的最大城市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它的首都。
總體上韓國發展符合這一規律。在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發展過程中,首爾吸引了超過全國25%的人口,如果算上輻射圈,人口接近50%。2008年首爾在《福布斯》雜志全球經濟實力最強城市排名中列第6。
問題是,在其他類似的城市里,財富與精英匯集的傳統中心區往往超不出權力圈的“三環”范圍內。像東京最繁華的商業區集中在大手町、內幸町、銀座、日本橋、新宿等地,皇宮和霞關等權力中心地帶的周邊,屬于東京的“二環”。在北京,國內外頂級企業與高端時尚消費場所也多分布在二環與三環沿線。巴黎西郊倒是建了新凱旋門和拉德芳斯摩天大樓群,但老凱旋門旁香榭麗舍大街和春天百貨的地位誰也搶不走。
而在首爾,青瓦臺的總統府、國會、國家級的文化重鎮均分布在江北,資源與財富卻大多集中在1960年代后期才開始開發的江南,呈現與權力中心劃江而治的局面。這一顛覆的始作俑者是前總統樸正熙。不過,今天江南區所呈現的面貌,和他最初的設想未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