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 ——爭議粵蘇賽跑30年

在GDP排行榜上,廣東與江蘇多年來一直站在隊伍的最前端。從1989年起至今廣東一直是老大,但從2004年起江蘇的增速就快于廣東。為什么?兩省經濟模式有怎樣的不同,政府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兩個省份各自走過了怎樣的路徑,又面對怎樣的共同挑戰?未來將會如何演變?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圖為廣東與江蘇兩省基本情況。數據來源:大粵網 (李伯根/圖)

這是中國經濟最具分量的兩個地方。討論這兩地增長路徑,對未來深有意義。

2013年10月22日,江蘇省公布前三季度GDP增長數據,同比增長9.6%,總量達到4.193萬億元。此前一天,廣東公布的GDP初步核算結果為4.447萬億元,同比增長8.5%。這兩個中國經濟大省的差距,已經只有2540億元。

在GDP排行榜上,廣東與江蘇多年來一直站在隊伍的最前端。

縱覽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歷年GDP排名史,江蘇曾是最初的“老大”,直到1989年被廣東反超,廣東盤踞主席位24年至今。此后多年,江蘇一直保持著第二的位置,僅在2004-2009年間被山東取代。

不過,自2004年起,江蘇的GDP增速一路領先廣東,差距逐步縮小。

為什么從2004年起江蘇的增速就快于廣東?兩省經濟模式有怎樣的不同,作為影響經濟關鍵因素的政府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中國經濟最具分量的這兩個省份,他們各自走過了怎樣的路徑,又面對怎樣的共同挑戰?未來將會如何演變?

就以上問題,南方周末特邀一些長年觀察這兩地經濟的學者進行討論。他們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部研究員易鵬、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以及“廣東民間網友考察團”負責人胡剛、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江蘇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遠鵬、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教授夏永祥。

為什么兩省經濟增速不一樣

南方周末:為什么江蘇的增速會連年高于廣東?

易鵬: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廣東經濟先期進入了結構調整期。

服務業提升,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不可能像第二產業那么快;廣東投資出口型的結構逐漸改變成內需驅動的結構,對GDP拉動效應減??;廣東的工業制造當年更多依靠輕工業,現在轉型投資重工業。但是“騰籠換鳥”以后,“籠”是“騰”出了一部分,換的“鳥”卻還沒有。

夏永祥:江蘇超過廣東,我覺得在于江蘇的后發優勢。

整個國家開放格局發生變化。近幾年,江蘇省的實際利用外資已經超過廣東,排在全國第一位,2012年,江蘇實際利用外資357億,廣東235億。

科教興國,創新驅動。江蘇省科教排在全國第三位,僅次于北京、上海。

第三是民營經濟、縣域經濟的優勢。全國百強縣的前十名中,江蘇就占到六個。

張遠鵬:從市場規???,廣東開放得更早,以外銷為主;江蘇是內外銷聯動的,這是江蘇的一個優勢,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