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專家審稿制

千萬不要忘了學人的主體性,讓學術變成被程序控制的儀式和表演——大家堅持了程序的正義,卻忘記了設置程序的目的。學術不能沒有規則,然或以疏而不漏為宜。若文網太密,可能危及學術生態,出現水至清而無魚的現象。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李興麗

別讓學術變成被程序控制的儀式,堅持了程序的正義,卻忘了設置程序的目的

近日有幸聆聽一位大學者的高端講座,他說自己一直有個愿望,就是辦一個沒那么多繁文縟節的學刊。其所說的繁文縟節,就包括所謂的專家審稿制。我自己也曾是這一制度的呼吁者,但在越來越多的刊物推行此制后,又深感我們的學者和學刊都還不適應這一外來制度,已生出一些新的弊端。

王笛兄曾撰文說,實行專家審稿制,“審稿的人本身的學術素質”是一個關鍵。的確,學術評審非易事,擔任“評審專家”也不簡單。有些品質較差的論文得以發表,便是經過“外審”的,造成不少編輯自己也抱怨的“低水平重復”。反過來,相當一部分學者似還不習慣較中立地看待他人論著,而在審查中預懸一個&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