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她瓊聊三十年
從1980年代,到1990以及2000年代,瓊瑤已經相當成功地在大陸紅了好幾趟,橫跨三十年。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又見一簾幽夢》女主角張嘉倪 圖 湖南衛視提供
回望過去三十年,瓊瑤肯定算是一個嵌入我們集體記憶中的文化符號。
1982年,我們才剛剛走出文革的夢魘不遠,《海峽》雜志就刊出了《我是一片云》,據說這是瓊瑤小說在大陸最早的現身,當然這也可以被看作我們長期荒蕪、隔絕的心靈逐漸復蘇的一個不經意的開始。之后幾年里,幾十家沒有獲得國家許可的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瓊瑤小說,加之盜版猖獗,瓊瑤愛情小說紅遍九州。據1986年11月13日《文學報》,廣州地區70%的學生讀過瓊瑤。
而在對岸的臺灣,瓊瑤風則是在1960年代中、晚期開始吹起,那時候臺灣開始流行迷你短裙,大批參加越戰的美軍進駐臺灣各個軍事基地,常常在街上摟著臺灣酒吧女,沿街買醉。其時臺灣經濟已經逐漸邁開步伐,社會情緒卻依然苦悶禁錮,瓊瑤小說成為臺灣青年們尋求自我的一個出路。
由于交流困難,兩岸的年輕人們各自閱讀瓊瑤,各自潸然淚下,也各自為社會氛圍所苦,卻彼此毫無感知。
1983年,最后一部臺灣拍攝的瓊瑤電影《昨夜之燈》上映。上映前,瓊瑤在《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上刊登整版廣告,宣布“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瓊瑤電影時代至此終結。
此后,瓊瑤夫婦開始聯袂打造電視劇,并慢慢轉入內地,他們與看到瓊瑤劇商業價值的湖南電視臺一拍即合,很快,他們一起等到了、或者推動了中國電視娛樂時代的到來。
無論如何,《還珠格格》都應該是那個時代的重要印記。44%的收視率讓人無處躲藏,更何況還有VCD,《還珠格格》小說,歌碟、掛歷、名信片甚至牙刷、書包、飲料……瓊瑤以及她伙伴們借著大眾的旗號,終于成功地在我們身邊搭建了一個利潤驚人的產業鏈,只是人們還不習慣于發現溫情脈脈背后的商業邏輯和市場攻略。
現在,瓊瑤又來了?!队忠娨缓熡膲簟肥找晿s登近期同時段節目第一位,盡管這一次收視率在最高峰也僅僅只是3%。從1980年代,到1990以及2000年代,瓊瑤已經相當成功地在大陸紅了好幾趟,橫跨三十年。她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其間,兩岸的社會氛圍悄然轉換,受眾心理也已迥然不同。尤其在臺灣,當紅的愛情電視劇領軍人物正在把她逼向流行文化的邊緣。
有的人說,瓊瑤從文學女青年的出身,一步一步變成了影視神話的締造者,她始終緊跟市場,也有人說,改變的只是我們自己,而瓊瑤,始終是用心寫愛的那個純情作家,一如她三十年前走進我們的記憶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