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松鼠會】酸堿食物的傳說與真相
“堿性食物改變酸性體質”、“酸性食物不能多吃”是流傳甚廣的傳說。許多醫學專業人士科普說“酸堿體質完全是個偽科學概念”,又有營養界人士說“食物酸堿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于是人們一頭霧水:食物到底有沒有“酸堿性”,如果有的話,對健康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堿性食物改變酸性體質”、“酸性食物不能多吃”是流傳甚廣的傳說。許多醫學專業人士科普說“酸堿體質完全是個偽科學概念”,而又有營養界人士說“食物代謝之后確實形成酸性或者堿性產物,所以食物酸堿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于是人們一頭霧水:食物到底有沒有“酸堿性”,如果有的話,對健康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我們先從人體的酸堿性說起。人的新陳代謝由無數生化反應組成,每一個反應都需要特定的酸堿環境。在科學上,酸堿性用pH值來表示。pH值在0到14之間,小的那頭是酸性,大的那頭是堿性。血液對生命活動的進行至關重要,其pH非常精確地維持在7.35到7.45之間。超出了這個范圍,不管是低還是高,生命活動都無法正常進行。這個pH范圍屬于“弱堿性”,所以如果說要維持人體的“弱堿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實習生 楊雅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