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再富,也不可富孩子(11)
對小朋友來說,喜新厭舊是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分析,很多消費欲望也是一時之快,未經仔細考慮。當然,即使是家長也未必能有效地掌握個中學問,只能由著“想要”的心魔去主導消費行動。
“扭蛋”和“扭計”的啟示
扭蛋機的出現,確實令不少家長又愛又恨。我年幼時并沒有機會接觸扭蛋機,但隨著社會的變遷,相信現在沒有試過扭蛋的孩子,已是寥寥可數了。扭蛋可算是所有玩具中最便宜和最順手的一種,只需港幣10元8元就可以了,相對一般動輒過百元的玩具來說經濟得多;同時,扭蛋的款式日新月異,每一系列中再細分出不同的種類,著實吸引一些喜愛新鮮感的孩子。
其實,若處理得宜,扭蛋機也會為家長帶來不少教育機會,例如,如何處理情緒和控制物欲等;相反,稍一不慎就會樂極生悲,扭蛋也會導致孩子一連串的偏差行為,特別是沉溺及喜新厭舊的問題。我曾見有孩子擁有一百多件扭蛋玩具,如電車、火車、大巴等,真是《反斗奇兵3》的“現實版”,這些曾經吸引過主人的玩具都被放在家中一個毫不顯眼的角落,繼續等候主人的回心轉意。
作者:雷裕武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避免沉迷成習慣
對小朋友來說,喜新厭舊是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分析,很多消費欲望也是一時之快,未經仔細考慮。當然,即使是家長也未必能有效地掌握個中學問,只能由著“想要”的心魔去主導消費行動。由于扭蛋的價錢不高,大人一般非常樂意隨時“進貢”,甚至在孩子沒開口前已自動奉上,結果變為好心做壞事,令孩子無法學習“有限”的概念,甚至出現浪費的現象。
可是,我也不贊同完全禁止孩子接觸扭蛋,最重要的是避免沉迷,不能使其成為習慣;此時,家長們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及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否則隨時會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跟不少男孩一樣,我的兒子曾是《建筑師巴布》《bob the builder》及《反斗奇兵》的忠實“粉絲”,他的不少文具和小玩具也屬相關系列,我也曾“贊助”一些相關的扭蛋,可幸數目不算太多。無論如何,我認為這些小玩意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吧!
還記得數年前的一次經歷,當時我帶孩子到玩具反斗城“探望”玩具,作為定期鼓勵的方法之一(注:“探望”玩具是我家孩子自幼的生活習慣,我會定期帶他們到玩具店,但事先協議只“探望”而不“帶走”玩具,因而能避免發生失控場面)。當日,我與孩子事先協議可以買一只扭蛋作為禮物,他也興高采烈地選定了“建筑師巴布”系列。怎料扭出來的小玩具家中已有,結果他當時面色一沉,繼而開始有鬧情緒的跡象(“我不要這個,我家已有一個是同一款式的”)。對一個只有五歲的小孩子來說,失望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那一刻,我大可運用權威強迫他離開(“假若你繼續這樣,我們以后就再也不扭蛋了!”),也可向他講明道理(“我們不是事先講好,不論扭出來是哪一款式,也只有一只嗎?”),或可以用理論解釋扭蛋機的游戲設計(“扭蛋機每次跌下來的玩具,都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也就是說,你未必每次都能扭出心儀玩具!”)。當然,更簡單直接的方法是當場再扭一只,這樣就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控制逐漸失控的場面。綜觀以上各種建議,我認為全都不是好方法,因為它們只會令情況愈演愈烈。
兒子這樣吵鬧幾分鐘,我突然靈機一動,對他說:“我明白你有點失望,但鬧情緒并不能改變事實,這也不是我們面對問題應有的態度。你知道扭蛋跟我們平日買東西的最大分別是什么嗎?你付錢扭蛋,并不能控制結果。”最后,當然是提出具體的建議:“倘若你愿意將剛剛扭出來的那只蛋和妹妹一起玩,我或許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但這是最后一次機會,即使再扭出來的是相同款式,也要到此為止,不能再鬧情緒。”他一聽到“再給一次機會”,便立時破涕為笑,相信他也上了寶貴的一課。
其實,“扭蛋”和“扭計”都是家長們經常要面對的挑戰,兩者帶來的潛在問題也可算是同出一轍。如果家長沒有馬上處理行為偏差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孩子便會接收錯誤信息,誤以為這是可接受的行為,繼而變成惡習,甚至失控難改;家長只要有決心和恒心,并加上一點小聰明,定能將難題化為一個個有價值的學習機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積累不同的學習經驗的,即使是失敗的經歷也是有價值的,父母只須放下權威,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嘗試進入孩子的思維模式,并在適當的時候從旁協助和鼓勵,相信不少看似棘手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