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改革為何都從英語入手 大刀向英語頭上砍去?

江蘇省在2008年已下調高考英語總分,5年下來,英語在教學中的地位未受到影響,減負和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的效果也沒實現。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研究中心秘書長包天仁說,靠降低英語分值解救母語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改變考試制度,怎么減分數都沒有用。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王勝男

廣州某民間英語教學機構,小學生在放學后繼續參加晚上的英語培訓班。此輪高考英語改革旨在“減負并推動素質教育”,但從調低分值入手能否達到目的,各界仍有爭議。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高考改革多年難產,英語成了突破口。有學者認為:英語教學本身弊端人人共知,選擇英語能最大程度上凝聚共識,減少阻力。

江蘇省在2008年已下調高考英語總分,5年下來,英語在教學中的地位未受到影響,減負和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的效果也沒實現,“基本和以前一個樣子”。

靠降低英語分值解救母語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改變考試制度,怎么減分數都沒有用。

今年教育部的“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對中小學、大學語文和歷史課程的整體設計和基本建設,探索通過語文、歷史等學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大刀砍向英語。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考試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擬從2016年起,中考英語分值由120分降到100分,高考英語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與此相對應的是,中考語文分值由120分提高到150分,高考語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分數一降一升,議題炸鍋。支持者認為,改革讓英語回歸“工具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母語水平;反對者則認為,想通過調整分值“打壓英語”實現改革目標,是“下下之策”。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公開的回應,高考改革是綜合系統,探索英語考試改革只是其中一項。

唯一明確的“文件精神”

改革英語高考,北京不是第一個,此前還包括江蘇、浙江、山東等地。

真正開始啟動高考改革的,也正是這些動了英語的省市。幾個省市的高考英語改革,都是作為當地高考改革方案的組成部分。比如,北京不僅改了英語分值,也動了語文,還涉及考試招生與組考的內容。但無一例外的,各地高考改革的共同點都是:從英語入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各地進行的探索是在教育部的總體部署下開展的,從英語入手,也符合教育部“一號文件”精神。

改革矛頭具體直指英語,出現在“十八大”閉幕后,教育部黨組召開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專題會議,并在2013年1月下發了《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這份教育部今年的&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