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標】藥店賣奶粉,治標難治本
2013年10月26日,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5家藥店開售。然而,相比超市、母嬰店和網絡銷售渠道,藥店在奶粉質量和價格兩方面并無明顯優勢。從醞釀到實施,“奶粉進藥店”始終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廖鈺嫻
從醞釀到實施,“奶粉進藥店”新政始終不被業內人士看好。圖為奶粉進藥店三個階段。
相比超市、母嬰店和網絡銷售渠道,被譽為國內奶粉銷售的“第四渠道”——藥店,在奶粉質量和價格兩方面并無明顯優勢。
2013年10月26日,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5家藥店開售。這是自今年6月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來,“試行藥店專柜銷售”政策的首次亮相。
“產品測試、服務測試、價格測試。”在10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反復用“測試”一詞總結“奶粉進藥店”后的階段性任務,沒想到一語成讖。僅一天后,多家試點藥店內的奶粉自動售貨機上就貼出了“系統調試,暫停銷售”的通知。
出師不利并不影響雄心勃勃的推廣計劃。據透露,2013年年底,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