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憶舊】偶然、金籠子及吳念真
在社會底層小人物偶然許的兩個愿,看來多么微不足道,但就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感,借著吳念真的筆和喉嚨,使得當年在金籠子里走動過的一千多人,經過歲月的淘洗,個個都露出了人性中金子一樣的本質,日子長了,依然閃閃發光。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王煦
吳念真出現在世上是極偶然的,沒有他的父親——就是電影《多?!防锏霉璺伟Y在醫院跳樓自殺的那位——早在1947年3月25日那天一時興起,拿著一炷香向嘉義火車站方向膜拜,這一拜,吳念真才偶然地有機會誕生在人間。
他的父親那時在一家中藥房當學徒,那一天,嘉義火車站前剛躺下了幾個因“二二八事件”被國民黨軍隊槍殺并曝尸的人(包括著名畫家陳澄波),其中有一個是常來中藥房聊天的長輩。他父親只因此一拜,老板怕被牽累,就將他趕出了門。其后又跟后母吵架,無路可去,這才去了九份。因此,沒有那幾個人的死難,就沒有吳念真父親那認同或同情的一拜,說不定這世上也就沒有了吳念真。
世事不都是如此嗎?上一代乃至上上代一個偶然的行動牽扯出另一個偶然,一連串的偶然,讓我們有幸來到了世上。吳念真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