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作家談"鐵娘子" 香港問題別無選擇
撒切爾夫人是一個現實的政治家,雖然她個性強硬、頑固。她知道,1997年中國政府肯定會收回香港,這一點她無能為力
1979年她上臺的時候,英國被認為是歐洲病人,工會控制了國內的政局,罷工此起彼伏,經濟癱瘓,高通貨膨脹,大量人失業。
撒切爾夫人傳記作者埃丹
“她不像女人,也不像男人,我搞不懂她,我也不喜歡她?!?/STRONG>
27年前,法國總統德斯坦私下里尖刻地評價這位英國女人,15年之后的英國,一提起她的名字,激起的不是憎恨就是崇敬,絕無中間立場?,敻覃愄亍と銮袪?,究竟是個怎樣的英國女人?
埃丹曾是一位撒切爾主義的追隨者,保守黨政治家、作家、網絡電視主持人、“唐寧街10號”政治節目主持人。2000年,他編輯了一本《瑪格麗特·撒切爾》,邀請鐵娘子的盟友、政治對手以及和她打過長期交道的記者共同寫了對她個人往事的回憶。在瑪格麗特·撒切爾80歲生日之時,該書增補再版。
瑪格麗特·撒切爾正是激勵埃丹早年決心投身政治的動力。16歲時埃丹就加入了保守黨,想象自己能為振興大不列顛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爱敶晤I導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領導、激勵他們的民眾,撒切爾夫人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她的方式,在這個國家沒有一個政治家能夠模仿?!?BR> 學生時代的埃丹,是撒切爾夫人的狂熱崇拜者。1982年,他在大學里組建了一個保守黨的社團,因而作為大學保守黨組織代表,被邀請到唐寧街10號,第一次見到了心中的政治女神。幾年之后他進入保守黨內部,與瑪格麗特·撒切爾交往增多。
他坦白承認,這么多年來,他對這位鐵娘子的剛硬和無情,有了最真切的領教。
在一次社交晚會上,撒切爾夫人和埃丹及另一位保守黨下議員交談,忽然她問他們,是否看到她的丈夫,她和他要馬上去赴一場宴會??吹桨5?英尺的身高,她讓他幫助尋找。 “我看到丹尼斯在大廳的另一頭,和邁克·海斯泰談得正歡?!边@位海斯泰曾擔任撒切爾夫人的國防部長,后兩人因為維斯特蘭事件發生強烈摩擦,最后被迫辭職,之后,一直是撒切爾夫人政策的批評者。
“我鼓起勇氣告訴瑪格麗特,她丈夫在哪里。她的眼睛立刻陰沉下來,說:‘丹尼斯和我馬上要去和卡布·維尼格(美國政治家,曾擔任里根政府國防秘書)共進晚餐。我想,他要比那個什么人重要得多,你認為呢?如果丹尼斯沒有在1分鐘內到我面前來,我就馬上沖過去,在邊上瞪著他們?!疫\的邁克,這樣的結果最后沒有發生?!卑5楹K固c幸。
2005年,埃丹決定參選北諾佛克保守黨議員,撒切爾夫人應邀出席他的競選籌款晚會。當埃丹小心翼翼攙扶著多次中風、身體大不如前的前首相,她卻依然指使他去這里去那里,對于別人的任何建議、神色都置之不理?!罢媸莻€不同尋常的女人!”埃丹笑著說。
她需要強硬形象消除對她的懷疑
人物周刊:瑪格麗特·撒切爾的父親對她影響很大,據說她父親把她當男孩子撫養,她的個性是不是就是這樣塑造起來的?
埃丹:她從她父親那里繼承了政治知識和智慧。但是沒有證據能說明,他把她當男孩來撫養。其實她是個非常有幽默感的人,性格有和藹的一面。當然,她也有個性上的缺點,特別是她成為首相之后,越發固執、而且剛愎自用,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
人物周刊:她的確性格強硬,一個“鐵娘子”,她個人也認可這一點。
埃丹:冷戰時期,蘇聯人把“鐵娘子”的名號送給了她,她欣然接受,認為是一個贊美。那時她剛剛上臺,作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人們對她普遍持懷疑態度,認為女人個性軟弱,不能管理一個國家。她需要這種強硬的形象來消除別人對她的懷疑。
人物周刊:上臺之初,她走得很艱難?
埃丹:她剛剛上任的時候,得到的支持很少。內閣成員基本都對她保持敵意,她幾乎沒什么支持人。為此她付出了相當的努力。從1982年開始,每次她參加內閣會議,都在會議上任領導和主持的角色。以往的英國首相很少會在內閣會議上這么積極主動的。
人物周刊:她的政治立場究竟是怎樣的?
埃丹:我認為,她的政治態度并不是忽左忽右的,她是有著自由精神的保守黨分子,認為大政府是有危害的,政府不應該過多干預個人選擇,政府的基本職能是在提供教育、交通這些公共服務上。
人物周刊:瑪格麗特·撒切爾的政治遺產究竟是什么呢?
埃丹:是她在推動冷戰結束上所做的貢獻。在結束冷戰上,她是與里根、戈爾巴喬夫并舉的關鍵人物。是她的努力斡旋,使得戈爾巴喬夫相信里根是個值得他信任的人。
另外,是她舍棄了對梅杰的支持,這對布萊爾上臺起了作用,直接影響了英國后10年的政治格局。
人物周刊:可是,很多英國人厭惡她,厭惡或者崇拜,似乎很少有中間態度。
埃丹:的確如此。她離任之后,在英國國內非常不受歡迎。她強制推行用人頭稅代替地方政府差餉的做法,無疑是個失去人心的政策,也是導致她下臺的主要原因。
但在國際上,大家都認為她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英國在香港回歸問題上別無選擇
人物周刊:你談到贊賞她的也包括中國人。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香港回歸問題上,中英雙方是針鋒相對的。
埃丹:中英談判的時候,雙方爭吵得很激烈,有時甚至在桌子上互相叫喊。但是中國人都理解她,理解她為保護英國利益所作的努力。
撒切爾夫人是一個現實的政治家,雖然她個性強硬、頑固。她知道,1997年中國政府肯定會收回香港,這一點她無能為力,但是她希望通過重重談判,能夠使民主制度在香港得以保留。
她很強硬,但是你們的領導人鄧小平依然喜歡這個強硬的政治對手。
從1980年代中期到香港回歸的這10多年間,中英雙方都很強硬,到了梅杰時代,英國對待中國的態度明顯變軟了。鄧小平也是一個強硬的對手。盡管如此,雙方的關系并沒有受到真正的影響,因為他們都清楚,最后必須達成一致的協議。
人物周刊:在對待香港回歸的問題上,她挑選的繼任者梅杰為什么會比撒切爾政府軟弱,而且更不受中國人歡迎呢?
埃丹:因為,英國在香港回歸問題上沒有任何選擇。梅杰在這個問題上非常困惑,他希望能在香港保留民主制度,但是他的努力起不了作用。我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撒切爾夫人比他有性別優勢。
人物周刊:連“鐵娘子”的政治成功,也會受益于她的性別優勢?
埃丹:噢,你是無法否認這一點的。如果在一個20人的談判桌上只有一個女人,人們都會對她表示禮貌,不管他們是不是喜歡她。在1980年歐共體會議上,撒切爾夫人為削減英國支付的巨額費用與其他成員激烈爭吵,當時任法國總統的德斯坦已極為惱怒,但他沒有對她吼過一次,盡管撒切爾夫人總是朝他大喊大叫。中國人也一樣,他們也不會對一位女士不禮貌。
布萊爾根本無法與撒切爾夫人相提并論
人物周刊:你認為,撒切爾夫人在她在任的11年里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成功?
埃丹:1979年她上臺的時候,英國被認為是歐洲病人,工會控制了國內的政局,罷工此起彼伏,經濟癱瘓,高通貨膨脹,大量人失業。
她削弱了工會的權力,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讓某些行業的企業主關閉了工廠,譬如煤炭采掘業,采用新技術,促使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這都是了不起的事情,讓一般英國人擁有了股份,允許把政府出租的房子賣給個人,使得個人有機會擁有自己的房產。
人物周刊:但人們批評她的改革是失敗的,沒有改變高失業率,貧富差距增大。
埃丹:她上任時,英國本國的經濟已經陷于低谷之中,她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在一段時間里使失業率上升,隨后她開始設立項目幫助人們就業,開設培訓課程,幫助人們掌握新技能。
她曾在一次演講中引用林肯說過的一句話,讓窮人富裕的方法,并不是讓富人變窮。富人賺錢的同時,也能增加就業,在經濟上幫助窮人?,F在,布萊爾政府是工黨執政,結果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讓所有人都分享到經濟的繁榮是不現實的,能做的是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的繁榮,保守黨如此,共產黨也是如此。撒切爾夫人所努力的就是這個。
人物周刊:作為一名保守黨政治家,你如何比較布萊爾執政的10年和撒切爾夫人的11年?
埃丹:布萊爾根本無法與撒切爾夫人相提并論。1997年,他的競選的確是個巨大的成功。當時,人們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看起來年輕,充滿活力,有個不錯的家庭,態度鮮明地反對腐敗,人們覺得他會是一個不一樣的政治家。等他上臺5年之后,人們就對他漸漸失去興趣。
他就任首相之后并沒有做出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惟一被人記住的就是伊拉克戰爭,此外別無功績。他任期內做的事情,比如威爾士建立獨立議會等等,都算不上什么。1997年,他在社會、立法、公共衛生、教育上投入更多的錢,成效很差,教育體系不好,結果是更多的孩子離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