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如何保障學術創新

學校多特立獨行之士,則學生受益;刊物有“非??晒帧敝?,而學術自新。學術是天下的公器,這公器要大家維護,包括作者、編者和審稿人。我想,還需要認識到這學術共同體是“我們”的,要靠人人自己維護,不能像“路人甲”一樣旁觀。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李興麗

學校多特立獨行之士,則學生受益;刊物有“非??晒?rdquo;之論,而學術自新

前曾說到,我們的學術有可能變成被程序控制的儀式和表演。例如我們的學術會議,就已相當儀式化——人們從四面八方走來,集體合影,分組限時發言(通常15-20分鐘),簡短評論,幾個發言后略作問答(一般不超過30分鐘,且常因前面的發言人不守時而縮短)。數次重復后,大家又走向四面八方。這樣的安排,幾乎不可能有實質性的辯論和交鋒。平庸的空言套話,既少見質疑;真有創獲者,也難得欣賞。仿佛螺絲釘旋入了名為“學術”的程式,彼此行禮如儀,來去匆匆。

學術評審亦然。堅持的是程序,卻忘了學問的目的。臺北報紙最近說,有位大學者以為現在政府中人都成了“路人甲”,大家以客自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