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陳小魯:“文革”不可能再現
10月7日,陳毅之子陳小魯回母校北京八中組織“文革”道歉會,此前,網上傳出他反思“文革”的道歉信。因為陳小魯特別的身份和家世,引起巨大反響。他認為,“文革”的根本錯誤在于違憲,對“文革”進行反思,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法治教育。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王穎
我們當時階級斗爭這個弦兒繃得很緊,平時跟校領導有些矛盾,師生之間關系比較緊張,又處在青春時期的逆反心理狀態。一旦文化“大革命”,學校秩序被打破,所有的條條框框全部被打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是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概在1990年還是1991年,我們設立了“獎教金”,專門獎勵教師的,這里就包含了我們對老師們的愧疚之心。另外在不同的場合,我們對老師有私下的道歉。比如在校慶的時候見到老領導,說校長啊,那個時候讓你受苦了,對不起。
2013年10月7日,陳小魯回母校北京八中組織“文革”道歉會,此前,網上傳出他反思“文革”的道歉信。這是自濟南劉伯勤、河北宋繼超、安徽張紅兵、湖南溫慶福、山東盧嘉善、福建雷英郎等人以不同形式反省并向受害者道歉之后的又一例懺悔事件。因為陳小魯特別的身份和家世,引起巨大反響。他認為,“文革”的根本錯誤在于違憲,對“文革”進行反思,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法治教育。以下為訪談實錄。
人物簡介
陳小魯,陳毅之子,1946年7月生于山東,“文革”前為北京第八中學1966屆高中畢業生。“文革”初曾任學校文化革命委員會主任,倡議并組建了首都紅衛兵西城區糾察隊(簡稱“西糾”),成為“文革”中第一個跨校際的紅衛兵組織。1968年4月被周恩來送到部隊監護鍛煉,一年半后,被準予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調入總參二部,后任駐英武官助理、副武官。1985年任北京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學會副秘書長。1986年參加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翌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社會改革局局長。1992年以上校軍銜轉業,下海經商。
1968年年末就明白錯了
問:毛澤東多次公開講話,“文革”要針對官僚主義階級。并非為清理“教授、教師、技術人員”。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學生打老師的呢?當時的社會氛圍如何?青年人當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怨氣,一號召就起來?
陳小魯:毛主席當時有個指示,叫做“資產階級統治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這個學校沒有特指大學還是中學,我們學生的理解,當然包括我們。那么誰來實現這個統治呢?肯定是校領導。我們學校其實并沒有針對老師和同學,主要是針對校領導。
這里有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如果校領導體現的是無產階級,那怎么會出現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現象呢?從邏輯上推理,肯定是校領導代表了資產階級。另外一點,當時北京市委彭真變成“反黨集團”了,用我們土話說就是黑幫,那黑幫就有黑線啊,按照黨組織的系統,下來就是區委,到學校就是黨支部,校領導肯定跟黑線有關系。
我們當時階級斗爭這個弦兒繃得很緊,平時跟校領導有些矛盾,師生之間關系比較緊張,又處在青春時期的逆反心理狀態。一旦文化“大革命”,學校秩序被打破,所有的條條框框全部被打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是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當時有個規定,公檢法不許進學校。學校出任何事情都不管。那時一個人可以組織一個戰斗隊,你自稱是司令都可以,只要寫一個通告,拿到出版社,就給你排印發表。
雖然學校領導在整個系統中官階很小,但對學生來講,在學校里他們官兒最大,所以很快根據中央的部署批判校領導。后來我們也逐漸認識到不是這么回事,“文革”到了1968年年末,我們就都明白這個事辦錯了。
問:當時社會氛圍是怎樣的?
陳小魯:社會氛圍,大家都一樣。首先是《人民日報》發表了北大的第一張大字報,社論也非常有煽動性,《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大家當時對毛主席很崇拜,林彪不是說嘛,毛主席的話是一句頂一萬句。
“陳小魯好,反對打人。”
問:您一開始不愿意參加紅衛兵,1966年“8·18接見”也沒去天安門。8月25日您領導成立“西糾”,8月31日第二次接見,您就去了天安門。這么短的時間內,發生了什么事,讓您的思想有所改變?
陳小魯:你可能不理解當時的情況。7月29日,中央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北京大中學校文化革命積極分子大會,宣布了撤銷工作組。各學校大多模仿巴黎公社原則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