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戰士今年80歲 療養院里的抗美援朝老兵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是全國最大的榮軍醫院,目前僅存29位志愿軍殘疾軍人。這些耄耋之年的老兵,是一場戰爭最后的記憶。他們帶著滿身傷痛,頑強地活著;因為他們活著,那些血染沙場、英靈永逝的戰友們也就還活著。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是全國最大的榮軍醫院,目前僅存29位志愿軍殘疾軍人。這些耄耋之年的老兵,是一場戰爭最后的記憶。他們帶著滿身傷痛,頑強地活著;因為他們活著,那些血染沙場、英靈永逝的戰友們也就還活著。
戰爭無情,但軍禮無悔;歷史無情,因而英雄無悔。
周成松,二級傷殘雙上肢截肢,80歲四川省樂至縣,23軍67師201團警偵工連。
1953年春節,周成松隨部隊入朝。作為戰爭的補充兵源,他很快被派到了一線與敵軍相持。5月份,他參加了志愿軍1953年夏季戰役。此后,7月27日朝鮮戰場迎來了停戰。
但停戰協定并未就外國軍隊撤出達成一致,志愿軍仍然留在朝鮮,周成松也在其中。1956年2月,周成松所在部隊進行軍事演習。在挖工事的時候,一枚雷管不慎被引爆,周成松不幸失去雙手。1958年,志愿軍全面撤軍,戰士們終可享有長久的和平,卻再不是健全的身體——
“我之前做小生意的,參軍嘛,就是響應祖國號召,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3年夏季戰役】1953年5月至7月,促進停戰談判順利進行,中朝軍隊在“三八線”發動的一系列進攻戰役,殲敵俘敵12.3萬余人,傷亡5.4萬余人。戰役結束之時,也是停戰協定簽署之日。
葉發坤,二級傷殘雙腿截肢,80歲成都市金堂縣,68軍204師611團1營1連。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是朝鮮戰場上最后一場大的戰役,也是葉發坤的最后一戰。
戰斗在晚上10點打響,在向一處戰壕暗堡進攻時,葉發坤左腿受傷,他翻出戰壕求生,然后就是一聲巨響。他碰上了地雷,右腿瞬間就沒有了。戰前,許多戰士圖省事,沒有拿急救包,葉發坤全收了下來,皮帶上串滿了急救包。他幾乎是用完了繃帶才將傷腿包扎好。
然后天降大雨,他在地雷形成的凹坑里動彈不得——
“下雨的時候,我翻到凹坑里,把兩個反坦克手雷枕到腦殼后頭,背上血和水一起流,然后人就昏迷了。”
凌晨時,他醒了過來,口渴難耐。由于不敢喝戰場上的積水,只能不時用手指沾一點,潤濕嘴唇。
經過一夜的等待,葉發坤被后方部隊救下,失去了兩條腿。這一天,離停戰協定簽署還有2個星期。
【金城戰役】1953年7月13日至7月27日,中國人民志愿軍20兵團向金城地區發起陣地進攻作戰,發生于1953年夏季戰役中。在這場渡江以來唯一一次戰役規模的陣地進攻戰中,志愿軍殲敵俘敵7.8萬,傷亡3.3萬余人,是役結束后,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署。
周全弟,一級傷殘四肢截肢,80歲四川省南部縣,26軍77師231團1營2連。
1949年夏天,年僅16歲的農家少年周全弟被抓了壯丁。不到半年,國民黨47軍起義,營中一兵周全弟被編入解放軍三野26軍。
1950年10月25日,周全弟隨部隊開拔。出發時,士兵們只知道要去東北保衛邊疆,領到的是大檐帽、膠鞋和單薄的棉衣。直到入朝30華里,才知道他們的任務是:抗美援朝。
秘密渡過鴨綠江后,部隊的任務是參與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12月底,連隊奉命進入黃草嶺,阻擊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為完成包圍,靠著每天三個土豆、身邊的雪水和驚人的毅力,周全弟和戰友們在雪地里埋伏了三天——
“我們在雪地上趴了三天三夜,最后一天晚上,要下命令開始打敵人的時候,我已經起不來了,腳啊,手啊,都是麻木的,啥事也不曉得了。”
戰后,戰友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息尚存的周全弟。在陸軍35醫院,他被截去了雙腿雙臂。那時,他還不滿17歲。
【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發起第二次戰役。經過初期誘敵,志愿軍在西線清川江和東線長津湖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