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文化 紅色文化 重慶的文化香火
重慶在大部分人眼里是“紅色的”——是《紅巖》、小蘿卜頭和江姐的重慶。事實上,重慶在藝術、文化上真正的鼎盛時期,是1940年到1948年作為“陪都”的9年,當時跟隨國民政府遷都的優秀的高等院校與文化精英,藝術家在重慶創作了大量作品。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蔡佳茵 龍健
張治中故居桂園,曾是國共重慶談判的重要見證之所。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在桂園簽署了《雙十協定》。
巴渝文化會館所在的建筑,是當時鹽商建造的,1938年到1945年期間變成了戴笠公館。如今洋房西側還有一個狹小空洞,這里原本連通著直達江邊的隧道,便于逃亡。
重慶在大部分人眼里是“紅色的”—&mda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