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視角】《了不起的蓋茨比》:關于蓋茨比的一切
她是更善良單純的戴西,他是更癡迷情深的蓋茨比,故事里的絲絲寒意被魯赫曼捂暖了,兌了雪碧的紅酒會不會更好喝?電影的結局,蓋茨比中槍之前,電話鈴響起,他誤以為是戴西打來的。小說里卻刺破了泡泡,“我有一個想法,蓋茨比本人并不相信會有電話來的,而且他也許已經無所謂了?!?/blockquote>
了不起的蓋茨比
“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個毀滅的過程。”——菲茨杰拉德散文集《崩潰》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銀幕改編從未成功過。原著小說實在太過家喻戶曉,它美國現代文庫評選的20世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中高居第二名,是詩人兼文學評論家T·S·艾略特口中“自亨利·詹姆斯以來美國小說邁出的第一步”,是爵士時代最后的挽歌,它對美國夢的闡釋超越歲月, 被選入美國高中語文教材。所以在美國,但凡是受過中學教育的觀眾,沒有不熟悉這個故事的。
2013年夏天,澳大利亞人巴茲·魯赫曼向《了不起的蓋茨比》發起了第四次沖鋒。時光倒流回到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長島,隨著敘述者尼克的視角,我們旁觀了一場過于喧囂的夢之悲劇。
新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視覺表現力上的確下足了功夫。制片人之一、也是導演的妻子凱瑟琳·馬丁負責本片的美術設計,普拉達的華服,蒂凡尼的珠寶,確實賞心悅目。置景也極大限度的貼合原著的描述,從長島到曼哈頓的必經之地灰燼谷,破損暗淡的廣告牌上一雙意味深長的眼睛,電影中東卵湯姆和戴西的宅邸,是喬治殖民時期的建筑,豪華卻平整典雅,不張揚。而無法擠入這塊世襲領地,在西卵落腳的蓋茨比城堡,就極盡奢靡時髦之能事,新老貴族的風格差異性一目了然。更不消說幾場派對的熱鬧場面,天花亂墜。托了3D的福,海對岸戴西家門前的綠光閃得跟綠燈俠似的。
至于被不少影迷和爵士樂迷詬病的電影配樂,比如音樂總監Jay Z,Hip-hop的廣泛使用,我反而認為不是電影成敗的要害。
如果反映20年代的電影只能用20年代爵士樂(干脆只能用20年代的攝影機怎么樣?),那《瘋狂原始人》豈不是連歌都不能有了,只能嗷嗷叫?巴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