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發達的玉溪,城鎮化何去何從?“功成不必在我” 對話云南玉溪市委書記張祖林
為了新建城市綜合體,政府拆了區委大院,拆了市委大院,再拆了數百萬平米的違章建筑,強力重整城市資源;又同步疾建融資平臺,向銀行,向企業,多方找錢。玉溪的故事,呈現著欠發達地區推進城鎮化的最真實的標本,也遭遇著不曾有的爭議。
初上任就拆除臨違建筑,底氣從何來?
地方窘財政撬動大建設,是否真危險?
欠發達地區推動城鎮化,難題有多少?
最近這半年,以煙草聞名的云南玉溪市,驟然間成了媒體關注城鎮化方向的焦點。
為了新建城市綜合體,政府拆了區委大院,拆了市委大院,再拆了數百萬平米的違章建筑,強力重整城市資源;又同步疾建融資平臺,向銀行,向企業,多方找錢。
有人質疑,地方財政窘迫,這會是一場豪賭的危險游戲;有人抱怨,理念激進,政府究竟打的什么算盤?對與錯,是與非,各執一端。
因為煙草,云南玉溪,曾經殷實富庶,卻受困于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活力疲弱,等到上世紀90年代分稅制改革后,地方財政一下子捉襟見肘了。
沒了錢,少了進取心,這座其實與昆明僅咫尺之隔的滇中次核心城市,落寞多年。滿目舊屋,人氣散淡,甚至只消往城邊走幾步,就能看到煙熏火燎的農耕氣息。
待到2012年底,時任昆明市長張祖林到來時,他面對的窘迫現實還包括,經濟總量剛被隔壁的曲靖超越,重要經濟指標的增長排名均退居全省十名開外,有些還是墊底,用他的話說,“就是個欠發達的農村大城鎮”。他難免急切,“一磚一瓦都動不得,還怎么發展?”
玉溪的故事,呈現著欠發達地區推進城鎮化的最真實的標本,也遭遇著不曾有的爭議,此時的市委書記張祖林,選擇直面開言。
張祖林
拆市委大院的政治經濟賬
南方周末:上任不久,為什么要那么堅定地拆市委大院?
張祖林:市委大院選址在我們城市的中心地帶,那么好的位置,只用來做行政辦公,但如果把它變成既提供了就業崗位,增加了稅收,又方便了群眾,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形象的綜合體,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初步測算過,建成城市綜合體第一期,就能夠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每年給國家給地方提供的稅收起碼是兩億。
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外灘辦公,后來出于把最好的公共空間讓給老百姓的考慮,主動搬出了外灘,到人民廣場辦公?,F在國家提倡推進城鎮化,其實就是要完善城市功能,方便老百姓,這也是我們的初衷。
南方周末:拆了大院,市委還得擇地辦公,會不會是資源浪費?
張祖林:把城市中有限的優質資源的最大功能釋放出來,怎么是浪費?首先它不是文物,建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規劃建設的水平比較低,也沒考慮抗震設防,2000年以后就定性為危房了,當時的市委市政府也曾考慮過搬遷,但沒有成行。
我們不是拆了再新建行政大樓,一寸我都不建。市委現在的辦公地是幾年前就建成的高新區辦公樓,它有空余的樓層,而且租金只有三百萬。我一年付三百萬租金,卻將地塊騰出來,每年提供上億的稅收,這個賬不言而喻。
南方周末:經濟賬合算,但政治賬有沒有算過?新領導一到就要拆大院,反對意見應該不少。
張祖林:因為曾經的榮耀,影響了開拓進取的迫切性?,F在的玉溪,農村人均純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增幅更是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