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工作組專家解密食品安全法“中修”斧頭、新規與藩籬

2013年10月29日,《食品安全法(修改草案送審稿)》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意見。送審稿變“嚴”了,但是,也有不少學者擔心,一味強調嚴刑峻法,會造成新法“剛性有余,柔性不足”。此外,送審稿引入的大多數新制度尚缺乏細則。學者指出,如果不在修訂中進一步明確這些新制度,或許幾年內都不會真正建立。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廖鈺嫻

如果一切順利,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將在2014 年6 月正式出臺。 (CFP/圖)

食品安全法修改草案送審稿在哪些方面變“嚴”了,引入了哪些新制度?還有哪些遺憾有待進一步修訂完善?

自加入食品安全法修訂工作組后,中央財經大學食品藥品法研究中心主任高秦偉就時常被親友們叮囑:“食品安全一定要管好。”

2013年10月29日,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法(修改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意見。

“送審稿在堅持現有框架的同時,核心內容是現代監管理念的革新。”高秦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據悉,工作組梳理了世界各國已有的政策制度,光資料就翻譯了40萬字。

此次修法的目標是解決國內食品安全問題中,個人失靈、企業失靈、市場失靈、社會失靈和監管失靈等多重失靈的現象。因此,如何改變個人消費方式,加強企業自律,健全市場法則,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豐富政府的監管手段等都成為此次修法的重點。

然而,與四年前出臺的食品安全法一樣,囿于部門立法的限制,送審稿仍有待更廣泛的意見收集和更高層面的立法機構進一步修訂完善。

政府監管不應只有“斧頭”

從公布的送審稿來看,此次修訂既不是推倒重來式的“大修”,也不是僅出臺修正案的“小修”。食品安全法的主要起草者、原全國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李援把此次送審稿定義為“中修”。

李援分析認為,依照慣例,送審稿征求意見后,將報國務院審議通過。如果草案能趕在2013年年底前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還要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