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邊上】日落渡

在獅子山的對岸就有了芭蕉灘,芭蕉灘上就有了一個名叫日落渡的村莊。村莊叫做日落渡,不是說這兒是太陽落下的地方。日落渡至今也沒通公路。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王煦

(何籽/圖)

在大江掉頭的地方,往往都會形成灘頭,灘頭上往往也會也一個個古老的村鎮。瀾滄江劈山剁嶺,但也有臣服于哀牢山或無量山的時候,甚至于在獅子山這座小山的腳下,它也難以擊垮銅墻鐵壁般石崖,只好掉頭向南。因此,在獅子山的對岸就有了芭蕉灘,芭蕉灘上就有了一個名叫日落渡的村莊。

村莊叫做日落渡,不是說這兒是太陽落下的地方。村莊以前沒名字,抗戰時西南聯大偏安昆明,學校曾派遣了一批學生到思普地區搞田野調查,寫出《水擺夷風土記》的姚荷生便是其中一員。其中另有一位,只身來到日落渡,見這兒四面崇山阻隔,滄江水急,遠聽不見戰亂的炮聲和啼哭,近看不見鄰村的炊煙和人影,幾十戶人家或耕或漁或獵,芭蕉和竹林叢中,過的是與世無爭的生活。所謂田野調查,聽一些操著晉地方言的老人說來說去,除了祖上搬遷之路的迢遙艱辛有些意思外,其他就平平無奇,這人心想,就此作文,斷然有仿制《桃花源記》之嫌,且新意全無,便沒了著文之心,整日與村民飲酒、唱歌、跳舞。逢到他唱歌時,就將清光緒三十三年學部圖書局印行的初等小學樂歌教科書上的《擊壤歌》一唱再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唱得多了,村民就知道“日入”即“日落”,有太陽回家的意思,晉人流落邊地,內心思故土,一伙人酒桌上議過,就把村莊取名日落渡。

日落渡至今也沒通公路,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一天,急匆匆來了一群人,又是人口普查登記,又是訪貧問苦,又是村莊的發展規劃,弄得日落渡沸騰了好久,差點難以重歸平靜。這群人走后半年,又來了一些人,放下斧頭、磚刀、鋸子和墨斗,就號召全村人去山外背水泥和磚頭。水泥和磚頭背回來,根據那群人的頭頭的命令,全村人又擺渡上了獅子山,取石的取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