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分微小的自制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人人為別人著想的社會,很多社會痼疾將迎刃而解吧。不敢奢望人人時時為他人著想,但求每一個“我”能略微關照到其他人的存在。

責任編輯:史哲 陳斌 蔡軍劍

回應“傅雷從未‘外逃’

2013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讀者來信

讀到“傅雷夫婦半夜上吊,還在凳子下墊上棉被,免得凳子倒下時驚擾鄰居”,不由得想起日本小說家松本清張《砂之器》里的一個場景描寫。成瀨小姐深夜回家,打開收音機時將音量調到最低。她那會兒情緒非常低劣,事實上她不久就自殺了。但成瀨小姐在生命極度灰暗的時刻,仍考慮到音量太響會打擾他人,這一微小的自制行為對社會談不上有多大貢獻,卻會讓鄰居休息得更好些。

回頭看看身邊,你我是否可以想象這樣一副圖景:癮君子看到小孩與孕婦,在公共場所掐滅手中的煙;人們燒垃圾時,能想想霧霾;半夜放鞭炮時,想想噪音會吵醒鄰家老伯;每一個家庭都將垃圾進行分類;某些企業在排放污穢時,能夠……如此,防治環境污染成了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那么解決霧霾還會是問題嗎?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人人為別人著想的社會,很多社會痼疾將迎刃而解吧。是這樣子嗎?或許有人會冷笑一聲:別想得太美!嗯嗯,不敢奢望人人時時為他人著想,但求每一個“我”能略微關照到其他人的存在。

網絡編輯:李興麗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