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刊致讀者——兼復高永宏、李濤
在讀者的厚愛面前,我們常常誠惶誠恐,常常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我們深知世上并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最要緊的是必須有力求進步的心愿。而我們所堪自信的,就是從來不敢懈怠了自己的上進心。
本文刊發于1998年11月20日《南方周末》
經常翻閱本報的讀者,一定會留意到本期以及下期報紙發生的變化————若干舊版消失了,代之以若干新版,版式風格明顯異于往常……這兩期報紙,就是1999年《南方周末》的試刊。
試刊是對明年本報將要做什么的預演,試刊又是對今年本報所有實驗的總結。選擇11月份試刊,就是為了給報紙留下改進的足夠時間與空間。我們熱切期待著來自讀者的意見。
承讀者不棄,編輯部每天都接到大量來信,由此也結識了許多素未謀面的朋友。高永宏、李濤就是他們中間的兩個。
在湖北廣水縣太平鄉高店村,高考落榜回鄉種田的高永宏,一次偶然在村邊的京廣線上撿到一張從列車上飄落的《南方周末》,從此和本報結緣。因為掏不起錢訂報,他只能在鐵路上撿報紙讀。在撿報讀報一年后的今天,高永宏給編輯部寫來一封信,感謝《南方周末》使他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充實”。他只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給他寄一份完整的《南方周末》,用以珍藏。
同樣是農民兒子的李濤,正在四川南溪縣南一中讀高三。他記不清第一次買《南方周末》的時間,卻清楚地記得那一期報紙的頭條是《朝陽市市長:無罪》。從此李濤沒有間斷過買報。放寒假了,李濤的父親見兒子把20多份報紙帶回家,急了眼地對兒子吼道:“崽啊,這是錢啊。三十多塊錢,夠你一個月的生活費了……”但是,在花費數天看完報紙后,老人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娃,這東西有看頭,教人做人的道理,不是亂七八糟的。只是你不要為了買報紙,吃飯太儉省了。”于是,李濤每個月的生活費里,多了父親另外給他買《南方周末》的幾塊錢。
復述完他們的故事,其實已經不需要再說什么。在讀者的厚愛面前,我們常常誠惶誠恐,常常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我們深知世上并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最要緊的是必須有力求進步的心愿。而我們所堪自信的,就是從來不敢懈怠了自己的上進心。
高永宏,編輯部滿足你“小小的請求”,已經給你寄去了報紙,并為你贈訂1999年的《南方周末》。京廣線把我們連在一起,我們的情誼也將像京廣線一樣向前延伸。
李濤,請轉告你的父親,讓老人放心,他給兒子擠出來的讀報錢,一定有所值。
(附言:“主編信箱”是《南方周末》和讀者交流的小小窗口。本報致力于做讀者的好朋友,希望我們的意見不會無補于讀者,相信讀者的意見一定有裨益于我們。)
網絡編輯:張雪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