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腐敗是最大難題 十八大以來83名廳級以上官員的腐敗樣本調查
南方周末選取被廣泛報道的83名廳級(含副廳)以上官員作為樣本進行分析,83人中有32人是所在部門一把手,占四成,另有將近六成是分管一攤的二把手。83人的貪腐多發生在過去十年間,與十年里的大拆大建密切相關。三成人的貪腐潛伏期在公開報道中可循,平均潛伏期9.5年。
責任編輯:李梁 蘇永通
“你看反腐敗抓了這么多人,抓住時他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但沒抓住時他可能還腐敗。”10月28日,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接受組織調查。
83人中有32人是所在部門一把手,占四成,另有將近六成是分管一攤的二把手。
83人的貪腐多發生在過去十年間,與十年里的大拆大建密切相關。
三成人的貪腐潛伏期在公開報道中可循,平均潛伏期9.5年。
2013年10月28日,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廖少華是十八大后落馬的第12名省部級高官。據最高檢近日披露,2008年至2012年,共有30名省部級官員落馬,年均6名。
如果將統計范圍擴大至廳級官員,十八大后落馬官員的數字頗為驚人。最高檢稱,2013年1至8月份,僅進入司法程序的廳官就達129人。這意味著,每兩天就有一名廳官落馬。
南方周末記者選取被廣泛報道的83名廳級(含副廳)以上官員作為樣本進行分析,試圖探尋他們因何落馬、權力尋租集中在哪些領域等等,以期從中窺見新一輪反腐的時代特征。
83人中有12名省部級官員,其中中央委員一人,中央候補委員兩人,遍布25個省級行政區,幾乎囊括了所有行業和尋租領域。他們中既有黨政一把手,也有大型國企老總。
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發現,這些官員貪腐潛伏期都很長,許多人一邊腐敗一邊提拔。官官、官商同盟的緊密程度比十年前更甚,83人中有三成因窩案引發。就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沒有一例是因同級紀委查處而落馬。
南方周末記者劉俊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多為一把手或二把手
就年齡分布而言,這群落馬官員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83人中有13人年齡不詳,其他70人中,50后、60后官員占八成,算是典型的“共和國一代”。他們大多在改革開放后走上領導崗位,經過層層選拔主政一方,屬于當之無愧的政壇精英。
不少官員在落馬前剛獲重任。廖少華今年1月剛當選貴州省委常委。蔣潔敏,國資委原主任,2012年十八大上剛剛當選為中央委員。落馬的兩名十八大中央候補委員,分別是四川省原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和中石油原副總經理王永春。
另有兩名40后官員退休后“晚節不保”,分別是64歲的四川省原副省長郭永祥,以及只比他小一個月的深圳市原副市長梁道行。臨退已退官員落馬現象在中國政壇并不常見。除了郭梁二人,另有8名50后官員也臨近退休,他們大多在人大、政協工作。
83人中,有32人是所在部門一把手,占四成,另有將近六成是分管一攤的二把手。輿論常常用“土皇帝”來形容這些主政一方的大員,一把手權力之大、監督之難由此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