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屋頂”掀起竊聽風暴 “不能指望美國主動放下監聽計劃”

德國媒體證實,美國國安局在中國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和臺北設置有監聽點?!霸诿绹磥?,中國決策層的意圖需要高度關注,軍事動向、軍工科技和意圖也是最感興趣的內容?!?/blockquote>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劉愷琦 李純

“監聽門”又讓美國國務院陷入尷尬境地。 (何籽/圖)

德國媒體證實,美國國安局在中國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和臺北設置有監聽點。

“在美國政府看來,中國決策層的意圖需要高度關注,軍事動向、軍工科技和意圖也是最感興趣的內容。”

美國利用的是大數據技術。通過現代的數據挖掘手段,像沙里淘金一樣,對數據進行清洗和抽取,找到有價值的內容。

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項間諜行動曝光,讓多國領導人坐立不安。

“這個代號為‘特等艙’的項目,在全球約80個使領館動用了秘密監控設備,美國還監聽了全世界35位領導人的通信。”2013年10月30日,德國《明鏡》雜志最先披露新一輪“監聽門”,北京、上海、成都、臺北和香港這五座城市也位居“監聽榜”。

美國對外監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這些特工手段的監聽,技術界過去也能猜測到,斯諾登只是揭開了竊聽的面紗。”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說。

國家機密和公民隱私在不斷泄露,不安也開始在世界蔓延。

“對華監聽小組”在行動

從柏林、特拉維夫、馬德里、莫斯科、斯德哥爾摩,一直到南半球的巴西,世界的目光,聚焦于“神秘的屋頂”。

“美國和澳大利亞駐亞洲使館充當了華盛頓秘密搜集電子數據的樞紐,美國駐外使領館的房頂上,總會出現一處‘白盒子’。”德國《明鏡》周刊揭露說。

中國外交部隨即發表聲明,要求美方做出澄清和解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政府官員也表示不滿。

如今,每當經過北京城東部的美國駐華大使館,不少人會駐足而立,觀望一座方形大樓上方的白色“閣樓”。南方周末記者觀察發現,這棟被德國媒體冠以“白盒子”的閣樓,沒有窗戶,外表只覆蓋著一層金屬色的材料。

“如果確實找到證據,證實這個(白色閣樓)是諜報性質的裝備,那美國就違反國際法。”寧家駿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目前尚不能從技術上確認白色“閣樓”的真實用途。

“金屬色的外衣很可能是通訊天線,‘特別收集部門’(SCS)特工的辦公室很可能就設在這些沒有窗戶的閣樓里。”英國知名記者鄧肯·坎貝爾受《明鏡》周刊之邀,對美國使館屋頂上的“白盒子”進行評估,他曾在1976年揭露英國情報部門“GCHQ”的竊聽丑聞。

坎貝爾認為,美國部分駐外使館屋頂上類似窗戶的凹進結構并非玻璃窗,而是某種特殊的“介質”,即使微弱的無線電波也可穿墻而過。不過,這層“特殊介質”的外表均被涂料掩飾,與周圍的磚石渾然一體,很難被所在國的反間諜部門發現。

在美國國安局內部,設有專門負責通訊監聽的“特別收集部門”。德國《明鏡》周刊披露,監聽人員大多深居駐外使領館內,以外交官身份做掩護,享有外交特權,他們能夠方便地竊聽情報,卻降低了被捕的風險。當然,竊聽行為并不在《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保護范圍之列。

“情報界其他部門無人能去的地方,無法得到的情報,他們卻能來去自如,手到擒來。”2009年,美國出版的《秘密衛士》一書,也證實了“定向獲取行動辦公室”的存在。該書還透露,2007年,美軍對伊拉克“斬首行動”中,美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