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者說】陳小魯:不能忘記輝煌,也不能忘記黑暗
他是陳毅之子。許多年來,作為背負父輩盛名的“紅二代”,陳小魯始終遠離喧囂。如今他卻主動站在了歷史的聚光燈前:2013年10月,他組織了一場同學會,并公開向“文革”中被批斗的老師致歉。67歲的陳小魯總會想起父親告訴他的兩句話:一句是“別有優越感”,另一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藏瑾
陳小魯的中國夢:一個人人堅持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的社會
中國走向平等,應該保護人的權益,我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按照我的想法來,就要堅持我的獨立人格、獨立思想。
我們這么小的公司,還要接待這領導那領導。土地要批,物價問題也要批。這些東西在國外都是很少見的。我們想要一個正常的社會。
我做的本來就是一個正常人應做的事情,放在正常人身上可能得不到什么贊揚,我一做就得到贊揚,并不是因為我怎么好,是因為我的父親。
陳小魯的家在東城區一處巷子的深處,初冬的北京尚未換上蕭瑟。胡同之外,是如織的游客、擁擠的小吃攤,還有印滿了毛主席像與雷鋒畫像的流行T恤;而在胡同盡頭,青磚鐵門的舊宅里,擺滿了木雕、繪畫與書籍,67歲的陳小魯在其中回憶著往昔:“很多迷霧仍要解開。”
他是陳毅之子。許多年來,作為背負父輩盛名的“紅二代”,陳小魯始終遠離喧囂。如今他卻主動站在了歷史的聚光燈前:2013年10月,他組織了一場同學會,并公開向“文革”中被批斗的老師致歉。
67歲的陳小魯總會想起父親告訴他的兩句話:一句是“別有優越感”,另一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父親有很大的功勞,但他認為這些都是戰士拿鮮血堆出來的。”陳小魯將其視為告誡,“‘文革’也一樣,不反思,那些血就白流了。”
昔日八中那個年輕的學生領袖,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了。鏡頭前,陳小魯陷入往昔回憶:“很多時候,我隨波逐流。但我還是能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沒有隨風倒。這是我聊以自慰的。”
“文革”時,反思就開始了
南方周末:今年,你帶頭為“文革”批斗老師的行為公開道歉。你是否曾想過,為什么當時一群孩子要如此兇狠地打他們的老師?
陳小魯:1966年我們在學校,突然間團組織沒有了,老師沒有了,校領導沒有了,父母沒工夫管你了。你被放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環境里,可以隨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可以成為一個戰斗的人,可以成為一個紅衛兵,可以隨意批判校領導,你對什么不滿意,寫稿子送到印刷廠免費幫你印。
我們年輕人崇拜毛主席,響應毛主席號召。誰是階級斗爭對象?老師和校領導。學生和老師、校長之間一般就有矛盾,矛盾激化后,我們得到宣泄的機會,沒人管,可以隨便批。“文化大革命”就是從北京先搞起來的。北京八中、女附中、四中……利用青年的熱情,第一波沖擊是中學,第二波在大學,然后慢慢擴散。
南方周末:你什么時候開始思考“文革”?
陳小魯:《人民日報》之前的社論說:“文斗才能觸及靈魂,武斗只能觸及皮膚”,但是后來我們八中的書記自殺了。受虐待,忍受不了自殺的。他死了之后,脖子拴著線,吊在那里。我們把他火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