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區靠什么吸引人“前海試驗”進行時
過去的三十年中,內地的開發區一直以低成本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作為深圳的新“特區”,前海希望將自己的吸引力建立在一個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上。前海的試驗,也正折射出中國企業所普遍面臨的困境。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徐庭芳
前海,特區中的“特區”。
過去的三十年中,內地的開發區一直以低成本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作為深圳的新“特區”,前海希望將自己的吸引力建立在一個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上。前海的試驗,也正折射出中國企業所普遍面臨的困境。
“最瘋狂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朱連根說。
朱是深圳一家代理注冊公司的負責人,2013年7月到8月,經他之手到前海注冊的企業有五十多家。但9月以來,特別是上海自貿區掛牌之后,這個數字驟降了一半。
短暫的熱潮之后,不論是前海管理者,還是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前??渴裁次??
靠政策嗎?被國務院批復的22條政策中,目前落地的有跨境人民幣貸款、外籍高端和緊缺人才認定和補貼、香港稅務師前海執業、產業準入目錄等。而直接關系到企業在前海開展經營活動的細則,仍在中央各部委之間協商。
“政策的不明朗讓很多企業開始理性思考,前海究竟能帶給我們什么。”一家已經在前海注冊子公司的大型通訊企業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如此感慨。
眼下,前海需要給企業一個答案。
深圳國際仲裁院院長劉曉春表示,依靠低成本,吸引外資,促進開放的法則在前海已經不適用了。這里的經營成本不是最低的,政策也不一定比其他地區優惠。前海所能依靠的只能是一種內生的力量——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也正是中國的短板。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4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營商便利度排名,中國位列96位,中國香港緊隨新加坡排名第二。
“法治試驗”以迪拜為師
依照前海的設計藍圖,到2020年,GDP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前海將成為每平方公里GDP產值達100億元的“東方曼哈頓”。
如何能在短時間積聚各路資本,作為伊斯蘭世界中的狂野試驗,迪拜曾給前海以啟示。如果不考慮當下的債臺高筑,迪拜已經成功地把一個阿拉伯的小漁村營銷給全世界,還有源源不斷的美元飛到這個曾經除了黃沙沒有任何景觀的地方建最豪華的酒店。
這背后看不見的力量是一套國際資本認可的法治體系。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聯邦以罕見的開放態度,賦予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獨立的民事和商事立法權和司法權。隨后,該中心一律采用拿來主義,頒布了關于不動產、個人財產、公司、破產、合同、損害及救濟、數據保護等一系列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法律。
前海管理局希望借鑒迪拜,制定一套符合前海開發開放的法律體系。
這一設想寫在被稱為“基本法”的前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第一稿中,2011年3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條例草案規定,經前海管理局提出申請,并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或市政府決定,市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法規和市人民政府頒布的行政規章,可以不適用于前海。
考慮到當時國內尚沒有一個地區可以不適用現行法律,因此第一稿需要上報全國人大法工委。多次溝通和討論之后,全國人大法工委認為“刪除或取消原來的一些制度設計的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
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周榮生說,這一條在第二稿中就被刪掉了。
“第一稿賦予前海管理局很大的權限,例如前海管理局可以進行社會治安的治理,要學習香港成立廉政公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