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個“烏托邦”怎么賺錢

豆瓣苦熬八年,有人氣,無盈利。從書影音市場到社區化,再到電商,豆瓣探索商業化,小心翼翼,卻步步艱難。對豆瓣來說,商業化是個遲早要突破的瓶頸。

責任編輯:顧策 實習生 王謙秋

豆瓣試圖在不影響用戶感受的前提下,探索商業化路徑。 (馮飛/圖)

豆瓣苦熬八年,有人氣,無盈利。從書影音市場到社區化,再到電商,豆瓣探索商業化,小心翼翼,卻步步艱難。

豆瓣埋頭八年打造一個“烏托邦”,卻突然做起了電商。這被很多粉絲質疑為急功近利,而對豆瓣來說,商業化是個遲早要突破的瓶頸。

2013年10月,豆瓣上線了“東西”頻道。獲得分享商品權限的豆瓣用戶,可以在豆瓣上分享某個電商網站或店鋪的商品,如果有人購買,豆瓣能分到一筆錢。

因為這個動作,很多朋友向龍宇發問:為什么豆瓣要做電商?有盈利壓力?

龍宇是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董事總經理、豆瓣的投資人。3年前,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聯合摯信資本和紅杉資本一起投資豆瓣5000萬美元。這是目前豆瓣最大一筆融資,此前兩輪融資豆瓣拿到了1200萬美元。

“我們肯定沒有著急讓豆瓣去賺錢。豆瓣是中國唯一一家在國際上找不到對標的公司。我們對投資豆瓣有耐心。”龍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對標”是投資圈的一個專業術語,“找不到對標”,說的是在國外找不到豆瓣同樣模式的公司。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所有稍有名氣的公司,商業模式基本都復制自國外。大到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巨頭,小到優酷土豆以及人人網等二線網站,無一不是照搬國外賺錢模式,而且也最終確實賺到了錢。

唯獨豆瓣,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堅持著“精神文明建設”,把豆瓣打造成了龍宇眼中“中國新興中產階級所有媒體消費和非物質層面的精神討論平臺”。8年來,豆瓣對賺錢這樣的“物質文明建設”很少涉足。但從2012年開始,豆瓣的商業化突然加速,并在2013年出人意料地介入電商導購這個跟豆瓣“氣味”不太相符的領域。

從“書影音”出發

2004年12月,北京朝陽門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幾乎每天下午,30歲出頭的陜西人楊勃都會拎著一臺已經掉漆的PowerBook(蘋果歷史最悠久的筆記本電腦),埋頭編程幾個小時。

那時的楊勃是一家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企業的首席技術官。當時他在這個公司已經待了4年,算是公司的創業元老之一。

編程并非楊勃的本行,他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去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攻讀物理學博士。1998年加入IBM擔任顧問科學家,從事的是下一代磁記錄設備的計算模型工作。

有一天,他將一臺新服務器命名為“佛羅多”(Frodo),為佛羅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