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訴父親 臺灣小劇場里的七年級生
生于1984年的臺灣戲劇演員賀湘儀對父親賀先知不爽已經很久了。賀湘儀決定編一出戲,在舞臺上控訴父親。2010年,這出控訴父親的戲在臺北藝術大學表演系的教室里誕生,叫做《耳背上的印記》。
責任編輯:朱曉佳 袁蕾 實習生 蔡佳茵 龍健
在賀湘儀去臺北上大學之后,父親開始給她寫信,不是一頁一頁寫,是一本一本寫,然后裝訂起來,放進牛皮紙袋子里,當面交給她。信中的內容全部都是談文學談歷史談思想。
生于1984年的臺灣戲劇演員賀湘儀對父親賀先知不爽已經很久了。
在臺灣,賀湘儀這一代被稱作“七年級生”。“七年級生”大體對應大陸的80后概念。他們在十幾歲的時候經歷臺灣解嚴、政黨輪替,“一瞬間,電視臺多了一百個。”他們和一個百無禁忌的臺灣共同成長。
在賀先知這些60后看來,這批小孩代表著叛逆和難以約束。
賀湘儀決定編一出戲,在舞臺上控訴父親。她找來年輕的戲劇團三缺一的團長魏雋展來合作——魏雋展也是一個“七年級生”。
2010年,這出控訴父親的戲在臺北藝術大學表演系的教室里誕生,叫做《耳背上的印記》。
2013年11月14日晚七點半,《耳背上的印記》在香港藝穗會進行首演。這出獨角戲也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的“臺灣月”活動之一。
一年一度的香港“臺灣月”是臺灣“文化部”下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頭等大事。2013年的“臺灣月”清一色打戲劇牌。臺灣人把最能拿出手的幾個劇團帶進了香港。
除了云門二團、國光劇團、果陀劇場這些大名字,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特意擺出了幾個先鋒劇團以搭配經典。代表劇目便是賀湘儀的這一出《耳背上的印記》。
在那里,在哪里
賀家是外省人,外省“七年級生”也是外省第三代。
&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