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31121)】學習英語,掌握另一種思維
英文學好以后,進入了比較自由的王國,那真是其樂無窮。普通一句“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配上意象明顯發生“基因突變”的“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不也是另一種思維嗎?“一地雞毛”,英文里有相當接近的“a can of worms”。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王穎
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聯誼活動上的“英語角”用英語熱烈交談。
《東方早報》 2013年11月17日 陸谷孫
(原文摘編)現在大概有十億人在使用英語。英語為什么這么受重視,當然和英國、美國兩個國家的影響分不開,但是除此之外,還有語言本身的因素,祖宗雜,善吸納,詞匯量特別大,英語詞匯現在據說有六十萬,莎士比亞要是活在今天也是個半文盲。連中國人愛說的“關系”,在英文里就是guanxi。
英文學好以后,進入了比較自由的王國,那真是其樂無窮。最近我在編詞典,看到的趣例真不少,比如我們的男廁所里經常有塊牌子,寫著“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英文也有,叫“We aim to please, you aim too please”,大意是:我們的宗旨是讓您滿意,您也請瞄準了再方便。還有翻譯,要是找到正好對應的習語,那可真開心。
普通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配上意象明顯發生“基因突變”的“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不也是你剛才說的另一種思維嗎?
我們也要考慮讓讀者愉快,比如“不”字,英文很簡單,就是no和not,但是我們還加了個例句,“Some people buy things they don't want, with the money they don't have, to impress the people they don't know.”三個“don't”用得多好,現在是有不少這樣的人,買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名牌,用的是信用卡里的透支額度,目的是為了招搖過市。
“一地雞毛”要是找個沒有英文頭腦的人來翻,肯定就是“a floor littered with chicken feathers”,實際上英文里有相當接近的“a can of worms”,一罐蟲子是釣魚用的,要是在房間里打開了,蟲會到處爬,一地蠕蟲,很難收拾。這里的意象完全變了,從雞毛變成了蟲,但是意思卻很貼切。
【推薦理由】以推行漢語教育的名義壓縮英語教育的權重可能并不明智。要知道全世界的科學文獻90%以上都是用英文寫的,要跟得上知識與文明的步伐,英語真少不了。更功利地說,如果英文不錯,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好收入的幾率會上升。在公立學校減少英語課程,對窮人的孩子尤其不利。城里孩子大不了請家教,有錢人的孩子還可以上私立學校。
網絡編輯:瓦特 實習生 張雪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