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伊犁環保如中山
我所在的新疆伊犁一直被譽為“塞外江南”,但這些年引進了一些高耗能企業,當地百姓開始擔心藍天白云、碧綠草原成為“明日黃花”。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界河霍爾果斯河畔,哈方一側,野杏樹林綿延數十里;我方一側,到處是裸露的山體……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回應“非得‘先治理后污染’?”
2013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自由談
我所在的新疆伊犁一直被譽為“塞外江南”,但這些年引進了一些高耗能企業,當地百姓開始擔心藍天白云、碧綠草原成為“明日黃花”。2013年十一長假,我去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界河霍爾果斯河畔游覽。只見哈方一側,綿延數十里的野杏樹林在陽光的照耀下火紅一片,與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金黃色的楊樹林相映生輝。而我方一側,到處是裸露的山體,植被遭到了很大的破壞……
中山幸甚,歷屆領導接力堅持“可持續發展”,這樣的運氣實在可遇不可求,關鍵還是要靠制度。最近,中央提出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我寄希望于這一措施的貫徹落實。愿伊犁環保如中山,讓一代代百姓都能安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自然美景。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