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在公益的路上從未停止思索

呼倫貝爾草原上已經一片枯黃,10月10日,內蒙古根河市金河鎮的平安希望小學的校園里,一位穿著球鞋、運動褲,富有親和力的志愿者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這位女士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的副總經理王利平。稍早前,她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課外拓展課,也給他們介紹了平安集團和其總部所在的深圳。學生們好奇心旺盛,不停地舉手發問,“深圳有多大???遠不遠?”“平安是個什么樣的公司?為什么給我們蓋學校呀?”

中國平安 在公益的路上從未停止思索

王利平風趣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她說,她的教學目標是“幫孩子們打開眼界,啟發心智。” 與王利平一同來到的還有其他5位志愿者,他們穿著相同顏色的外套,成為這個校園里的一道風景。孩子們在上不斷發問,課下也總圍著他們。“學生喜歡他們。” 金河小學的校長李巖峰說。

“道德水平最高的金融保險企業”

上午11點左右,這一天的第7位志愿者又來了。人們很快認出了他,“是歌手平安”。至于他為什么出現在這里, 根據他所穿的外套,人們很快就有了答案。“他也是志愿者”。有人小聲說。

作為中國平安的代言人,歌手平安此次也是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來到這個鄉鎮小學。從海拉爾東山國際機場出發,沿著幾乎唯一通暢公路,顛簸7個小時才到達這個位于大興安嶺北段西坡的小鎮上。一路上平安顯得非常興奮,他跟身邊的工作人員討論著,作為“第7位”志愿者,他要給金河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什么。

平安的員工都知道,王利平是中國平安創業的元老級人物。集團的很多公益活動中,總是能找到她熱情忙碌的身影。正是因為這種來自于領導團隊成員的示范效應,每一個平安人都知道“社會責任感”對于一個企業意味著什么。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中國平安還沒有現在的規模和影響力。但當他們擁有第一筆利潤的時候,就開始思索這樣的問題:“在追求利潤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能否實現雙贏?”

“平安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除了給股東賺錢之外,我們應該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王利平說。

作為公益活動的積極實踐者,中國平安立志成為“道德水平最高的金融保險企業”。這激勵了很多年輕的員工,他們以王利平這樣的身邊的領導為榜樣。這次同來的一位叫田雪的志愿者對《人物》說,覺得自己被選上來支教很幸運,因為同事們都爭相報名,“競爭很激烈”。

自2007年以來,中國平安希望小學支教行動共招募超過2000名志愿者參加,他們只是微小的一部分。一行人的話題圍繞著學生展開來,一起向教學樓走去。站在看起來很氣派的教學樓下,歌手平安感嘆:“沒想到這里會有這么氣派的教學樓。”

從2007年起啟動“平安希望小學百萬維護計劃”以來,中國平安每年劃撥數百萬元維護???,用于各平安 希望小學校舍、教學樓、操場的修繕。金河希望小學是受益的學校之一。

來訪者們發現,教室的硬件設施都非常完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飲水機、電化教學室……這些城市里的孩子能享受到的教學條件,這里的孩子一樣可以。

“孩子們缺什么,我們就盡力給他們補上。”有志愿者看到高低年紀的孩子用一樣高度的課桌椅,這對 低年級的孩子非常不便。一年級的小孩坐下來,腦袋不比課桌高多少。了解到這一情況,中國平安迅速給金河小學捐助了100套可調節高度的課桌椅,小鎮學校的孩子們興奮極了。

王利平跟《人物》記者說,志愿者的一個職責就是在支教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真正的需要”。

從未停止思索如何做得更好教孩子什么?

教孩子什么?志愿者們在來之前就做足了工作。

來自上海的志愿者徐小姐在來支教前,認真地備了課。她教這些小鎮孩子欣賞電影。她選擇了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自傳體電影《天堂電影院》,把主人公托托小時候的趣事片段剪輯下來,放給孩子看。除了跟他們解釋“鏡頭”“畫面”“蒙太奇”等等專業術語外,更希望借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像托托一樣保護自己 的夢想”。 

雖然才來沒一會兒,歌手平安已經開始教學了。他走 進六年級2班的教室,給孩子們上音樂課。他挑選了自己 在很多場合唱過的《我愛你,中國》。唱到高音部分,有些男生捏著小拳頭,臉都憋紅了,十分認真。不一會兒,教室里就傳出了完整悠揚的歌聲。 

除了幫助孩子什么,這些志愿者更希望“影響孩子的 心靈”。志愿者的理念跟中國平安這些年在如何在公益事業上的探索方向不謀而合。

從1994年,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的落成至今,中國平安已經在已在全國完成了112所平安希望小學援建規劃,實際援建完成106所。完成這項規模宏大的公益事業的過程中,平安人在不斷付出的同時,還不斷探索著更好、更恰當的援助方式。

“開始我們覺得他們缺什么,我們捐就可以了。”王利平回憶。作為平安的資深志愿者,她從沒有停止思索如何更好地幫助到這些孩子。

包括王利平、平安等在內的志愿者了解到,這個小鎮的留守兒童數量頗多。金河小學的校長李巖峰告訴記者,全校300多個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

志愿者對其中一個留守兒童做了家訪。那是一個六年級的男孩,父親在云南打工,母親改嫁離開。家中只有 年邁的爺爺奶奶,孩子爺爺有腦血栓,家中拮據。

志愿者感受到這個小男孩的孤獨,他放學回家沒事就玩爺爺的手機,而在這里,信號通常不穩定,時有時無。沒有信號的時候,孩子就拿著手機發呆。“對這些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撫慰,讓他感受到有人關心和在乎他。”平安說。他不停地跟孩子交談,問他喜歡什么,愛吃什么。結束家訪時,孩子非常不舍,站在家門口跟志愿者們不停地搖手。

“我們現在會更注意看護孩子的心靈。”王利平說。

不停歇的公益接力

王利平幾次支教都以和學生哭著分別告終。她想起其中一些分別場面,“全體孩子哭,就是不讓你走。”很多志愿者都是如此。短短的時間內能有這樣深厚的感情,王利平覺得,是因為志愿者和孩子“真正交了心”。

“小孩子特別敏感,你跟他笑一笑,說幾句話,他問的問題你認真給他回答了,他就已經感受到了關愛。”她記得一個智力稍有問題的低年級小男孩,和志愿者相處幾天后,“就跟小跟屁蟲一樣,你走哪兒他跟哪兒”。“他是知道你是真的對他好,他感覺得到,你不用說。”

自甘肅的達式東曾參加過三次中國平安組織的支教活動。她認同平安的公益理念,和踏實的做事方式,因而一再參加。一次,支教結束時,孩子們你一個他一個,把一朵朵小花遞到她面前。達式東把這些孩子們5毛錢一朵買來的塑料花,扎成一把擺在家里。

1958年出生的達式東是一名退休教師。她收到來自學生最棒的祝福是“早日抱孫子!”一想起孩子說這句話時的質樸模樣她止不住笑出來:“在農村我這個年齡早就孫子好幾歲了,他們覺得我肯定特別渴望抱孫子。沒想到他們會這么祝福我。”

和淳樸的孩子朝夕相處,王利平每次回來都覺得“心靈都凈化了”。有一次,她看到一個女孩握著圓珠筆芯兒寫字,她就把自己的圓珠筆拿給她。小女孩寫完字后,特別跑來還她說:“老師,筆還給你。”她告訴小女孩不用還,“老師送給你了。”

孩子的純真和質樸讓她深受感動。“支教并非簡單 地付出,幫助別人,我們自己也受益良多。”

與很多支教活動相比,中國平安的公益活動一直在跟 “形式主義”作斗爭。“我們希望實實在在做公益,而不是走走過場。”

和很多其他的支教活動一樣,平安的教育公益也面臨著很多實際具體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對于志愿者來說,很多人沒有辦法抽出完整長期的時間去支教。中國平安在這個問題上反復思索。“我們的辦法是‘接力賽’。”王利平解釋:“志愿者一批跟隨一批的腳步,緊接著來到希望小學。”

離開支教點之前,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和新隊員交接。前一批志愿者會把他們掌握的學校情況,具體教學進程,后續授課建議等等向接力同伴一一介紹。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于,讓支教活動連續有序,讓學生不因為志愿者的離開而陷入又一輪失落。很多志愿者在走前,都給 接力伙伴寫下了密密麻麻的交接事項。

王利平曾去到柳州一個鄉村小學支教。這個“村小”僅有三個老師,三年級一共8個學生。她發現學生有英文課本,但沒人教,因為老師們不會英語。支教過程中,她就臨時擔任起這個小學的英語老師。離開支教點時,她把自己教授英文課的教學進度寫在交接事項中,叮囑后面的隊員,“孩子們非常期待上英語課”。

對于王利平來說,她也許很快就能跟孩子們有更長 一點兒的相處時間。她告訴記者,打算退休后去長期支教。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