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完備的專業‘醫院’,正是我們最需要的” 和平方舟號2013年“醫療外交”
2013年11月25日,和平方舟號赴菲醫療救災,開啟我國首次在海外災區的人道主義救助。和平方舟號,有自己獨有的設計:傷員大批量涌入后,醫護人員會先在“分類檢傷區”對傷員進行分診,確定哪些人先做手術,哪些人先進行抗休克治療,保證傷員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處理。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劉愷琦
醫療救護艦載直升機緊急起飛。
2013年11月25日,和平方舟號赴菲醫療救災,開啟我國首次在海外災區的人道主義救助。
舷窗外,美軍飛機的轟鳴聲不時響起。
距離菲律賓塔克洛班市約10海里海面,菲國海軍巡邏艦的探照燈,打在了中國海軍醫院船和平方舟號上,燈光下,“886”舷號和紅十字標識清晰可見。這是2013年11月25日凌晨,三個擔架床被抬上醫院船,送上菲律賓災區第一批重癥病人。
三位災民,一人患糖尿病并發下肢感染,另一人患急性闌尾炎已有數天,還有一人右骨股粉碎性骨折,其中二人必須立即手術。11月25日凌晨2點,軍醫劉剛進入手術室,開始實施闌尾切除術。為了抗搖擺,船上的所有設施都設計成固定的。手術前,劉剛不得不將自己和病患、手術臺綁在一起。開腹、止血、切除……
對菲律賓而言,和平方舟號的醫療救助,無疑是雪中送炭:臺風“海燕”于2013年11月8日襲擊菲律賓后,已造成5000多人死亡,1600余人失蹤,至今依然有數萬人無家可歸。在受災最嚴重的薩馬省,大部分公立醫院都已處于癱瘓狀態,亟須醫療援助。
和平方舟號的規模相當于陸上的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