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米蘭、新加坡,北京該學誰?擁堵費:只治堵,難治污
國內有關擁堵費的討論中,倫敦經驗被反復提及。北京最早將于2015年征收擁堵費,南方周末記者趕赴政策參考之地倫敦,還原倫敦擁堵費的本來面貌。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倫敦征收擁堵費的標志。但單單收費,是難以治理機動車大氣污染的。
北京最早將于2015年征收擁堵費,南方周末記者趕赴政策參考之地倫敦,還原倫敦擁堵費的本來面貌。
倫敦擁堵費并非為治污
2013年10月11日,在泰晤士河邊的倫敦國王學院,環境健康學教授弗蘭克·凱利接待了一批中國媒體代表團。他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倫敦的擁堵費政策。
此時的中國,國家層面和北京等地剛剛使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諸多重拳,在北京推行擁堵費的政策再一次被提起,以前更多是為了治堵,這一次的目標已是為治理空氣,但質疑聲隨之而來。
“沒有,這個政策沒有改善空氣質量。”凱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國內有關擁堵費的討論中,倫敦經驗被反復提及。“擁堵費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倫敦市中心的交通量。而低排放區的政策,才是為了減少倫敦的污染。”倫敦交通局新聞官桑迪普·德希倫說。
2003年,倫敦市區因為擁堵,車速甚至低于一百年前的馬車。為此,倫敦引入了擁堵費政策。實施的第一年,交通量下降了18%。
時至今日,倫敦擁堵費政策實施已有10年。除了公共汽車、警用、救護、市政工程、殘障用車等,在工作日7:00-18:00時段,進入市中心22平方公里區域內的車輛,需每天支付5英鎊,此后漲到10英鎊。征收范圍相當于北京二環內城區面積的1/3,區域內的居民可以打折,而超低排放車甚至可以免費。
不過,在歐盟標準下,倫敦現在仍是整個歐洲空氣最糟糕的首都,讓北京頭疼的顆粒物在倫敦也是難題。
在倫敦實施擁堵費的前兩年,凱利就對這個政策有否治污“副作用”感興趣。他的課題組對倫敦擁堵費進行了跟蹤研究。
2011年,他的報告結論是:“通過與控制區域的比較,空氣污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