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小札】林彪與修辭學
林彪的女兒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樣學會寫文章》,此文一度風行長城內外,大江南北。1968年的夏天,我從一份油印的傳單上看到它,一口氣讀了好幾遍,他用“電光石火”來比喻靈感,還用了一個“稍縱即逝”的形容詞,讓我至今不忘。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王煦
林彪的女兒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樣學會寫文章》,此文一度風行長城內外,大江南北。1968年的夏天,我從一份油印的傳單上看到它,一口氣讀了好幾遍,他用“電光石火”來比喻靈感,還用了一個“稍縱即逝”的形容詞,讓我至今不忘。
林豆豆這篇文章,在網上招之即來。如果你把此文仔細讀上三遍,相信你會對林彪的文章之道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是此文的要點——
一、林彪反對黨八股,反對空洞無物:“不要寫那些又臭又長,干干巴巴的文章,這種文章像機器造出來的一樣,只有零度的感情,就會使人感到沒有興趣。……長而空不好,短而空也不好。”
二、林彪主張有自己的風格。他認為,革命文學的風格“應當是充滿革命激情的,非常正?;?,調子很高昂的”。
三、林彪認為,文章是宣傳教育的工具。他說,文章是為人民為政治為工農兵服務的,是為了“教育人、改造人的”。
四、林彪重視靈感,并從寫作中得到樂趣:“新鮮的比喻,思想的閃光,即所謂靈感,要抓住不放,要‘絲絲不斷’,也就是使自己的思想像密集的雨絲一樣,一滴一滴連成線。深入了生活,思想的火花會不斷地迸發出來,成為‘思想零件’。而好的思想,往往如同電光石火稍縱即逝。因此,必須抓住不放,使這些‘零件’逐漸裝配起來,綜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東西,并使之逐步完善。寫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樣,只要做有心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得到最大的愉快。”
五、林彪非??粗卦~匯的作用。他告訴女兒,“要留心學習各種各樣的詞匯……主要是好的詞匯,才能使文章生動簡練,有立體感,增強藝術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一篇文章沒有一句好的語言,就等于一碗白開水。”他以蘇州刺繡為例,啟發女兒:“為什么(蘇繡)那么漂亮呢?就是因為絲線的品種很多,聽說有4800多種,光紅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