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與市場經濟匹配的價值理念

計劃經濟式的治理系統越強大,與市場經濟結合時就越會發生更多的腐敗問題。如果這樣,每個權力環節都能變成尋租的關卡。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王穎

(向春/圖)

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為核心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首先形成于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市場經濟在哪里成熟,哪里就會自然而然地要求建立這樣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

我們應當向小平同志學習,把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與資本主義切割開來。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不是資本主義專利,社會主義也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有一種經過改良的左傾思潮,承認市場經濟的必要性,但不認為有必要從市場經濟的要求出發,重建價值理念和改革治理系統。這違背了社會規律。

計劃經濟式的治理系統越強大,與市場經濟結合時就越會發生更多的腐敗問題。如果這樣,每個權力環節都能變成尋租的關卡。

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要求什么樣的上層建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建設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市場經濟要求現代價值與政治文明的落地

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是近代工業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經濟方式取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隨著近代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經濟方式在全球的擴展,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得到普及。

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為核心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首先形成于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當工業革命引發了近代工業生產力的井噴式發展,使市場經濟方式取代農業生產方式和小商品交換方式后,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就開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經過與反映農業生產方式要求的價值理念以及上千年中世紀專制主義政治傳統的百多年抗爭,終于成為英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上層建筑。這種上層建筑反過來保護和完善了英國的市場經濟方式,促進了英國近代工業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使英國一躍成為18到19世紀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在近代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經濟向全球擴展過程中,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又進一步傳播到歐美各個國家,繼之再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近代工業生產力發展后必然在全球范圍擴展,市場經濟不可避免,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在全球普及,同樣不可避免。這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市場經濟行列所證明,也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或主動或被動放棄中世紀式的政治治理模式所證明。

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文獻信息部副主任賴海榕2013年1月17日在《鳳凰網大學問》第36期的講座中談道:19世紀初,民主政體占全球所有國家的比例不到5%,甚至只有3%,但到2000年的時候已經超過50%,超過一半國家已是民主國家。這200年恰是近代工業生產力在全球快速擴展的時期,是市場經濟方式對農業生產方式和小商品交換方式深刻改造的時期,也是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迅速普及的時期。

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在普及過程中,對所到之處的原有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和改造作用。這種影響和改造,不是無條件地簡單照搬,而是依托當地近代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與能夠適應發展要求的傳統文明元素相結合,形成有全球統一性內涵又有各國民族特性的新的文明形態。

統一性內涵體現著近代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普遍要求,構成人類進入市場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共同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民族特性則反映這一共同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在各國的具體性。

各國有不同的實踐形態

體現市場經濟要求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不是歐洲國家所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投身于近代工業生產力發展和采用市場經濟后,都在用本國實踐創造豐富著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的內涵,并使其實現方式多樣化。

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一段時間,只有少數國家發展出與市場經濟匹配的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隨著近代工業生產力和市場經濟方式的全球擴展,才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經濟上率先發展起來的國家,是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的最早一批建設者。由于這些國家首先出現于歐洲,使得這一價值理念和政治文明一開始帶有某些地方特色,以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