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0后”不被荒蕪
我們這些“50后”,在最需要知識營養時,“文革”驟然降臨。今我來思,當初要不被荒蕪,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是游刃有余,而非今日的力不從心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我們這些“50后”,在最需要知識營養時,“文革”驟然降臨。初夏的一夜過后,校園里貼滿了教師們互相攻訐的大字報。彭老師上吊自殺了,甘校長垂下了高貴的頭,老師們的臉都涂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批林批孔批周公”,“評水滸,批宋江”,“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貫穿了我們兩年的高中生活。高中畢業無就業之路,無大學可考。沒學到什么知識的我們變成了“知識青年”……俱往矣,今我來思,當初要不被荒蕪,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是游刃有余,而非今日的力不從心;一棵棵小樹苗不會在扭曲中成長,一棵棵參天大樹就可能傲然挺立;諾獎頒獎臺上我們或有其人,錢學森也不必追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我這里所言無非是過來人的牢騷話,但真心期盼后來人記取黑格爾的警示——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網絡編輯:李興麗